作者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5:16:01
本文是欧阳修再次借故被贬,在滁州任地方行政长官时写本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写作者的心情,寄爱山水之乐于酒,而饮酒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饮少辄醉),求得醉不是真意,真意是爱山水,而山水之乐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表达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能像写说明文一样写醉翁亭.写他周围的景物、事情来抒发醉翁在醉翁亭所得到的乐趣,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不能像核舟记写核舟一样写醉翁亭.==那
“德馨”为德行馨香的意思..我没听说过一位作者开篇就要写这两个字..只是知道有个台湾女演员叫德馨,代表作有《怀玉公主》《九指新娘》等
吴某愚昧,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在醉翁亭记中的第一段写的是亭周围的环境与其名字的来源,作者在这一段落使用了“自然入题”法,作者先介绍滁州旁边的山峰的优美,然后将文字继续发展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规划和环境和奶奶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绿色蝈蝈.蝉在夜晚不再鸣叫,蝉的哀号引出绿色蝈蝈.将蝈蝈与蝉作对比,充分突出蝈蝈的特征.
上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先设两个比喻,以引出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
《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年-1072年)的一篇情文并茂的游记.是年,即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被贬为安徽滁州(今滁县)太守时游于山僧所建之亭后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沉醉于自然之美,与民同乐,虽被贬但无怨恨之情,仍怡然自足,做好自己的清散闲官;《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者亦无怨无悔于朝廷百姓,胸怀
《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年-1072年)的一篇情文并茂的游记.是年,即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被贬为安徽滁州(今滁县)太守时游于山僧所建之亭后
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味“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以前老师好像说过,应该是那个人把地图放在挂壁上,就是大地图挂在墙壁上,然后躺在椅子上睡觉,醒来一看地图,发现某两个版块之间的凹凸竟然可以重合,于是把地图上的版块地图剪出来,一拼之下,发现对头.于是,大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
通过对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的描写逐步引出醉翁亭的.作用:突出了醉翁亭的环境美,从而表现了作者的山水之乐,进而表现对自己“政通人和”的一种欣喜之情.望采纳,多谢了!
用抽象的据说而不是具体的评价方式引出苏州园林.用部分实地游览的印象推引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原文参考: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作者从国庆晚会写起,接着写蝈蝈捕蝉,从而引出蝈蝈这一说明对象.这样写,话题的引起十分自然,而且富有生活情趣,让读者印象深刻.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