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3 23:46:32
诗歌鉴赏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的诗歌鉴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解题过程: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

初中古诗歌鉴赏要有炼字的最好

关于诗词鉴赏就很简单了,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慢慢来说:总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答案

塞下曲:1,既展示了边塞征战的艰苦环境,又是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2,将士征战的艰苦和对征战的敬业.渡荆门送别:1,随,天镜,怜2,自己的行程和目的地.减字木兰花:1,龙舟2,飞,破,震,争3,写胜利

寻求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

给我一个你的邮箱,我发给你,这里贴不完啊.

初中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

初中好词佳句摘抄及鉴赏 100字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相关题型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中的诗词鉴赏试题,选用了24首诗词,设计了37道题目,对

2009惠州二模语文的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10.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望江南李煜[注]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从军北征 李益 诗歌鉴赏答案 ?

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译文天山下了一场大雪,薄海刮来寒冷的风.行军途中,战士都吹起《行路难》的笛曲.沙漠里征军三十万,一到夜晚,所有的战士都一起望

初中诗歌鉴赏该如何完成?哪有诗歌鉴赏的专项训练题?

在具体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

诗歌赏析(诗歌鉴赏)

解题思路:分析内容,感悟风格与妙处解题过程:对王世贞的评价,后两句“用意工妙”非常赞同。但对于一二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解题思路:见解答。解题过程:就诗歌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解答

错觉让我们展翅飞扬季节在遥远的钟声中雪落石出了.这时你会看到另一个你,在一片雪霁后的松柏枝上,蓝色的雪踢着石子然而你的背后依旧跟着一个孤单的影子藤缠绵着藤纠缠着藤撕扯着藤牵痛着藤,藤    啊·

诗歌鉴赏王勃《咏风》的答案

年代:唐五代作者:王勃作品:咏风内容: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释: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

清明 黄庭坚 诗歌鉴赏的答案

《清明》注释: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邕过了惊蛰(zhe)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动物冬眠.③“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

议论文 谈骨气 阅读答案及鉴赏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

清明 黄庭坚 诗歌鉴赏答案

(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