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修辞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10:29:18
古人称什么为宝贝.

宝贝是国外流传到中国的词汇古代叫宝物

什么诗句是古人赞美黄河的诗句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为什么称黄河为"九曲黄河"

九曲的来历黄河在上游是一条清澈见底、水明如镜的河流.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由羌族等古老民族演变而成的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

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专家们调查发现,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下游的泥沙竟达16亿吨.(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夸张再问:为什么是夸张?再答:一石水,六斗泥,说黄河水泥沙多,这就是夸张。实际上水里没有这么多泥沙。再问:为何不是引用?它也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啊再答:也是引用,但主要是夸张。

《黄河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为什么称黄河为母亲河?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

古人称20岁()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古人称男子二十年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五十岁为(知命),六十岁为(花甲),七十岁为(古稀)之年,一百岁为(期颐)之年.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古人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那么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古人又是怎么说的?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黄河为什么称母亲河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中国与世界各国定都的差别金主亮贞元元年(1153),由上都迁燕京,北京始成为国都.但那时是宋、金、夏三国鼎立,宋都临安,北京不是唯一的国都.自此上溯至燕立国,战乱频繁.七国对峙,各有国都.秦灭六国,

黄河诗句的特点,为什么古人喜欢写黄河

因为黄河气势磅礴,壮观雄伟,是我们的母亲河,有时也可代表一个人的品质或性格.(如豪爽、豪迈、爽快等)

古人称黄河水是“一石水,六斗泥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若干泥沙密度为2.2克每立方

1立方米黄河水中干泥沙所占体积=35/2200=0.016立方米1立方米黄河水质量=35+1000*(1-0.016)=1019kg黄河水平均密度=1019kg/m3

古人称家乡是什么

古人把家乡称为“桑梓”

古人称月亮什么

1.白兔(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2.白玉盘(呼作白玉盘.大明夜已残)3.半轮(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4.宝镜5.冰壶(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6.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7.

我也当回古人 夜古人称().银河古人称()天刚亮的时候古人称()天空古人称()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但在史籍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古计时名称仍然十分重要.如《孔雀东南飞》

为什么称黄河为“母亲河”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

古人称地震为什么

古人称地动,张衡不是发明的地动仪吗

黄河是目前中国天灾最大的隐患,为什么会称黄河为中国的母亲河?

我小时候生活在长江边,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黄河叫母亲河.后来长大,我研习历史,我才明白,原来长江并不是中华的源头.在三国和晋之前,长江流域都是蛮族的天下,所谓南蛮是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才是

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某人再河中取了0.002M^3的水,称其质量为2.2千克,求黄河水密度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p=m/V就可以求出密度,为:1100kg/m^3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F=pgV=1100kg/m^3*9.8N/kg*30m^3=323400N压强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