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 物体a重g=94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30 21:17:34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均重G=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

根据f=μFN知,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1N,故A、B保持相对静止.对A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F,但合力为零,属于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1N,方向水平向左.对整体分析,合力为零,两个F的合力已经为零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一重G=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 N;保持F的

分析:本题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求解,关键是找到动力臂和阻力臂,在OA位置很容易看出:OA为动力臂.G对杠杆的向下拉力F2=G对应的力臂为1/2OA.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得:F·OA=G·1

如图所示,将重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U=0.1,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1.F很大,物体有上滑的趋势,最大静摩擦力fm1沿斜面向下N1=F最大sin30°+Gcos30°F最大cos30°=fm1+Gsin30°fm=uN1联立求解得,F最大=0.92G

如图所示,物体A重G=940N.动滑轮重G1=160N,用力F将物体A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提升,

F=G总/n=940+160/2=550(N)机械效率=W有/W总=G物/Fn=940/550*2=85.45%P=Fv=550*1=550wW=Pt=550*10=5500J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的中点悬挂一重G=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______

(1)如图,杠杆在A位置,LOA=2LOC,∵杠杆平衡,∴FLOA=GLOC,∴F=G×LOCLOA=12G=12×60N=30N;(2)杠杆在B位置,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如图所示,绕线轮c重W=1000N,用细线与重G=500N物A相连,已知物体A和 轮C与接触面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5 ,

我感觉是有点问题,可以再加上一个C不转动的力矩平衡方程.来解决水平绳中的拉力吧再问:但是那样的话我算出来的结果和答案不一样的。。。算了好几遍了再答:我感觉是写答案的人疏忽了吧,因为物体平衡就是两个条件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对A施加一个多大的水平力,可使A物体

分析物体的受力就好了很简单的题---将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分解为垂直斜面方向的压力Gy=mgcosa与平行斜面方向的Gx=mgsina将水平力分解分解为垂直斜面方向的压力Fy=Fsina与平行斜面方向的

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O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OB.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的物体,当

答案选B在B段施加最小力的时候自然是垂直于OB方向,即动力臂为OB而A端的受力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第一种情况时A端受力的力臂为OA,第二种情况时A端受力的力臂要小于OA即第二种情况时需要B端的力矩要

如图所示,物体A重GA=40N,物体B重GB=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水平绳将物体A系在竖直墙壁上,水

设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A与B间的摩擦力为F1=μGA物体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2=μ(GA+GB)将B匀速拉出,拉力大小与两个摩擦力的合力大小应相等,有F=μGA+μ(GA+GB)=μ(

如图所示,物体A重GA=10N,物体B重GB=10N,作用在A物体上的水平力F=4N,物体都处于静

图在何处?嗯,B的力在右边的绳子上分解为水平5N,竖直五根号三N,所以A受重力,B的水平拉力,静摩擦力再问:没有支持力么?再答:额,汗,不好意思,我忽略了

如图所示,将重为G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那么对A施加一个多大的水平力F,可

当物体A有沿着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时,其受力如图甲所示.沿着斜面、垂直斜面建立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在x轴上:Fcosα-f=Gsinα     ①在y

(2014•增城市一模)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把重G=16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N,使物体升高了1m,则

A、根据F=12(G物+G动)得G动=2F-G物=2×10N-16N=4N,所以A正确.B、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费距离.所以B正确.C、提升物体的速度快,则做功快,功率大,但效率不变.所以C错误.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拉力F=4N,物体重G=10N,说法正确的是

对物体进行受理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10N,拉力4N(一根绳上的拉力处处相等),桌面对其弹力6N,B对,再对滑轮做受力分析,可知,滑轮有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为10N,两端绳子对它的拉力各4N,所以说滑轮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A被夹在两固定且竖直的木板之间,设用大小为2.2G的力恰好可将A从木板中竖直向上抽出,那么能抽出A

竖直向上抽出时,用力根据二力平衡F=G+F摩=2.2G.则摩擦力为1.2G.竖直向下时,用力F=F摩-G=1.2G-1G=0.2G.答案为0.2G.

如图所示,利用滑动组将重G=30N的物体4秒匀速提升20厘米,已知每个动滑轮重5N(不计绳重,不计摩擦)

估计第三问你打错了.是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从图上可以看出是4股绳子.拉力F=(30N+5N*2)/4=10N(2)拉力移动的距离20cm*4=80cm=0.8m拉力做的功W总=10N*0.8m=8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G=400N的物体.

1.理想情况下,F=G/3=400/3=133.3N2.效率0.8=G*h/F*S=G*h/F*3h=G/3*F=400/3*F则F=166.7N3.有用功=Gh=400*1=400W,总功=F*3=

物体沉浮条件不是,F浮=G重物体悬浮;F浮<G重,物体下沉;F浮>G重,物体上浮吗?

(前提,此物体可以上浮)因为F浮=排开液体的重量,物体完全浸没水中的时候,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V1(排开了更多的水),所以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受力不平衡,上浮.而一旦浮出水面达到漂浮时,排开水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