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第三题,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并写出其中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3:46:02
孔子的生平故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阅读短文孔子的故事问题: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并写出它的含义

你没有原文不好解释.但从字面上理解前面应该是洞察力强有远见的意思.后面应该是大智若愚的意思!

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小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年少时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

孔子的故事好词好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

孔子的故事内容简介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

孔子的故事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孔子 孟子的故事

我来回答几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

孔子的幽默故事

热心网友两个信奉儒学的学究,只要碰在一起就要吵架:夸耀自己是真儒学,说对方是假儒生.两人争论不已,便一同去请教孔子. 孔子走下台阶,向他们鞠躬致礼道:“我所主张的儒学内容很广泛,具体论点何必全部相同?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典故来自《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这个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孔子因为得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概述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七)中《孔子的故事》中的第一题和第三题

一、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孔子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

孔子学无止境的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

孔子诚实的故事

(1)孔子说:知之为知之的故事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

孔子母亲的故事

孔子母亲的历史少有记载,因此她的故事就更不说了.行了,复制过来了,楼主应该满意了吧!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颜氏母子在家中便失去了依靠.大家庭中关系复杂,矛盾甚多,这对孔子的成长与教育显然不利.于是颜

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孔子的一些故事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