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48:14
百度百科里写道:“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个人认为:心理发展指认知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随着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的教育,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心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身体和心性(修养)
22.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个体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遗传因素答案选A,不过我觉得选D.和你一样迷茫
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和谐的家庭生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因此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亲情的给予对其良好身心的发展影响极大.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毫无疑问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它不是“女人”的也不是
选B不平衡性参看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网址: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列强国家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战争不断发生,这些矛盾和战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样,在一
C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2)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
B不平衡性.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写形势与政策作业的时候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2)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
1.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五种:一是顺序性;二是阶段性、三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四是可变性和稳定性;五是共同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