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舍弟宗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12:17:44
月夜忆舍弟阅读理解

【作品名称】《月夜忆舍弟》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姓名】杜甫  【作品体裁】诗  【作品格式】五言律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月夜忆舍弟》①  《月夜忆舍弟》诗意画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④一

月夜忆舍弟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浓郁的秋意中天空高远秋风猎猎飞鸟南归秋风萧瑟中无边无际的落叶纷扬辽阔的长江中滚滚涛声,湍湍水势的壮观景象引起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求《月夜忆舍弟》赏析

《月夜忆舍弟》①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④一雁声.露从今夜白⑤,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⑥寄书长⑦不达⑧,况乃⑨未休兵⑩.[1]  作品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

《月夜忆舍弟》中的:

古代“舍“即指“家”,说“舍弟”也就是“家弟“就如同“家父”一样,所以“舍弟“解释为“我的亲弟弟”而“舍”就解释为“至亲的;自己的”

《月夜忆舍弟》阅读答案

.1其实月亮是同样的月亮,只是因为作者思念家乡,包含这种感情,因此作者觉得家乡的月亮似乎都更亮了2.对离乱的感慨之情.作者描写的既是自己,也是饱经战乱的百姓,这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3海上生明月.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文解释】  戍楼上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天的边塞一只孤雁在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一句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作为行为写2.深入进入3.穷尽尽4.做实行从事行走5.阅读景物景象6.能够允许领会收获心得二.前面今语对译有,偷个懒不打了三.1.过目成诵韦编三绝应接不暇2.1)例证法2)孔子读书,苏东坡读《阿房

月夜忆舍弟的意思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月夜忆舍弟(一)》中的“月是故乡明”怎样理解

表明诗人对故乡的热爱,思念觉得什么都是故乡的好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觉

潍县寄舍弟墨第一书

1.作为行为写2.深入进入3.穷尽尽4.做实行从事行走5.阅读景物景象6.能够允许领会收获心得二.前面今语对译有,偷个懒不打了三.1.过目成诵韦编三绝应接不暇2.1)例证法2)孔子读书,苏东坡读《阿房

月夜忆舍弟 前两句意思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再问: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急,《别舍弟宗一》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是?2颈联两处比喻各有何妙用,3简析尾联抒发感情及表达特色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

月夜忆舍弟 赏析

杜甫——《月夜忆舍弟》  【内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

《月夜忆舍弟》的地点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

月夜忆舍弟“舍”读几声?

舍shě谦词.谦称自己的亲属或比自己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亲.妹.侄.

月夜忆舍弟 赏析1

杜甫——《月夜忆舍弟》  【内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

别舍弟宗一》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是?2颈联两处比喻各有何妙用,3简析尾联抒发感情及表达特色

原因:伤别并自伤.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他的从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随同前往.宗直到柳州后不久就因病去世,柳宗元为其撰《志从父弟宗直殡》,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便离开柳州,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诗人十余年来充满坎

别舍弟宗 柳宗元的诗,求赏析这首诗.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