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强碱滴定强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8:08:40
酸碱中和滴定时 强酸滴定强碱的问题

酸碱滴定开始pH变化小,接近7时会产生pH突变.PH=-lg[H+]也就是说其实PH其实是一个幂数,当PH很小的时候,举例子当PH=1,也就是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就是0.1mol/L了,当PH=3的时候

酸碱中和滴定时,为什么强酸与弱碱用甲基橙,强碱弱酸用酚酞

强酸与弱碱中和生成强酸弱碱盐显酸性甲基橙变色范围PH3.1--4.4恰好是其滴定终点PH强碱弱酸中和生成生成强碱弱酸盐显碱性酚酞变色范围是碱性范围大概是8.0-9.0左右恰好是其滴定终点PH

强酸滴定强碱是酸滴进碱里还是碱滴进酸里?

答: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为例:【1】习惯上酸滴定碱,因为可以使用酸式滴定管,比较方便;选择酚酞为指示剂(红色退为微红色)【2】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使用碱式滴定管,选择酚酞、甲基橙为指示剂都可以.

用强酸滴定强碱,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则碱液的浓度偏高还是?为什么偏低求详解.

滴定前仰视读数,则所读数值要比实际小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所读数值要比实际大因此用一个小值减去一个大值值要偏小所以碱液的浓度偏低

强碱滴定弱酸用什么指示剂?(酚酞还是石蕊)强酸滴定弱碱呢?

强酸滴弱碱用甲基橙(黄变橙)或酚酞(红变无色)注意1L有误!不能用石蕊,因为紫色变红色看不出来!强碱滴弱酸用酚酞无色变粉红,注意变色范围是8.2(粉红)~10(红)

这里能不能解释一下强酸滴定弱碱为什么一定要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一定要用酚酞呢?

因为强酸滴定弱碱时达到终点就是生成完全的强酸弱碱盐,弱碱离子会水解从而表现为弱酸性.此时用甲基橙会更准确一点.强碱弱酸盐同理.不是说一定要,而是这样终点更准一些而已.要是不这样,滴定的终点其实是过量的

酸碱中和滴定中,强酸滴定弱碱和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的原则以及原因

强酸滴定弱碱,刚好中和,产物为强酸弱碱盐,如:NH4Cl,溶液呈酸性,即终点在酸性区,用甲基橙更准确强碱滴定弱酸,刚好中和,产物为弱酸强碱盐,如:CH3COONa,溶液呈碱性,即终点在碱性区,用酚酞更

酸碱指示剂问题为什么强碱滴定弱酸时常用酚酞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时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强碱滴定弱酸等当点时,溶液相当于强碱弱酸盐溶液,由于水解略显碱性,故应用酚酞(变色范围8-10).强酸滴定弱碱等当点时,溶液相当于弱碱强酸盐溶液,由于水解略显酸性,故应用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

酸碱滴定中,为什么不能用弱酸滴定强碱或者弱碱滴定强酸.

因为滴定后生成的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后呈酸(碱)性造成滴定不准例如用1L1mol/L的CH3COOH溶液刚好完全滴定NaOH溶液如果不考虑生成的盐的水解的话OH-的浓度就是1mol但由于水解后

强酸强碱的滴定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

实验十二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目的练习滴定操作,学会正确判断终点,掌握酸碱中和原理预习要点一、着重预习“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关于移液管和滴定管的洗涤、使用以及滴定操作等内容,复习酸碱中和理论.二、

中和滴定指示剂怎么选择?强酸滴定强碱和强碱滴定强酸分别用哪个指示剂好.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若有多种选择时,应选择:终点颜色由不敏锐变为敏锐.强酸滴强碱:用甲基橙,终点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强碱滴强酸:用酚酞,终点颜色由无色变为粉色

有关分析化学中强碱滴定强酸,

减小一单位;不变;增大一单位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入KI是为了形成I3-离子,增大I2在水中的溶解度佛尔哈德法的滴定剂是硫氰酸铵(NH4SCN)标准溶液

为什么强碱滴定强酸,弱酸都用酚酞作指示剂?

酚酞是碱性指示剂(变色范围是碱性),酸滴碱时用碱性指示剂;反之碱滴酸时用酸性指示剂比如甲基橙甲基红.在分析化学中一般都是这样做的,因为如果做法相反的话会有较大误差(滴不全),因为有中性到酸性或碱性ph

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强碱滴定强酸时,到达滴定终点,颜色如何变化?

由红色变为黄色.它的变色规律为:红——橙——黄

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滴定曲线有什么不同

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突跃小.

强碱滴定强酸的pH曲线与强碱滴定弱酸是否一样?

不一样滴定强酸的曲线有pH突变但滴定弱酸的曲线要平缓得多没有pH突变希望对您有帮助有疑问可以追问

为什么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

酸滴定碱,滴定到终点时是酸多一滴,所以溶液显酸性,要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碱滴定酸,滴定到终点时是碱多一滴,所以溶液显碱性,要用酚酞作指示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4.4的变黄,3.1-~4.4的呈橙色.

用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结果会偏

其产生的误差在滴定理论误差范围之内,可以忽略.若要较真,是偏大.(酸碱浓度请说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