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止魏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20:33:19
旧唐书中怎么称赞魏征

……臣尝阅《魏公故事》,与文皇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其匡过弼违,能近取譬,博约连类,皆前代诤臣之不至者.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不

魏征讽谏译文 原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作者:佚名出处:不明更新时间:2005年12月22日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魏征说的的天下大治是什么意思

天下大治,指的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全面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精神活跃、民生兴旺、社会稳定.《贞观长歌》里关于天下大治的争论,是治国方略的政见之争.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什么观点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魏征告诉唐太宗要明辨是非的名言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

魏征的名言警句简单明了一些,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

寻求 新唐书 魏征传译文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

唐朝魏征的哪句话,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名言警句要是魏征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

李世民评价魏征的话

人镜一句:“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寻求 旧唐书 魏征传译文

我那边已经帮你翻过了,基本上还行,就是“形迹”,“让征”不是很清楚.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魏征为人清高,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亢

魏征列传的翻译

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绩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

魏征病逝于公元多少年

魏征(公元580-公元643)

魏征的名言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魏征的名言?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

魏征是谁?做过什么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曾先后陈谏2

谁知道唐朝魏征的十谏疏?

楼主说的是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吗?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

魏征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以“犯颜直谏”而闻名.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

魏征曾经说过的名言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