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pcr时菌液浓度太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7 09:53:10
高浓度酸碱的氢离子浓度积

只要是水溶液,其溶液中任何的化学反应都会在平衡状态若有强酸,强碱设强酸的浓度为1mol/L则根据Kw=10^-14可得氢氧根浓度就为Kw/氢离子浓度=10^-14(忽略水自身的电离)若有弱酸,弱碱则在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盐酸浓度为什么不能太高?

浓盐酸不稳定,易挥发,产生HCL气体,致使声场的CO2不纯.

高三生物题:关于PCR技术的问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解题的要点是:清楚生物选修1中PCR的过程并理解。解题过程:答案:(1)①15/16②三(见图片)(2)引物和引物局部发

菌液PCR可靠吗

不知道您做菌液PCR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鉴定构建好的克隆或者亚克隆,那么菌液PCR就完全没有问题.PCR体系也可以小一些,只要注意,菌液的量一定不能过多,一般10ul的PCR体系中,加入过夜培养的菌液

机会成本太高是什么意思

比如有两件事,事情A和事情B,你做B事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金钱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不如做A事情划算.这就是说做B事情的机会成本太高

血浓度高怎么办

查明病因,然后治疗,多喝点水.

PCR扩增时,序列AT含量太高如何设计引物?

试试吧.退火温度低一些50左右

PCR引物浓度一般选多少?

我使用的引物一般稀释到10μM.20微升体系每个引物加0.4微升即可.你的50微升体系加1微升也不算多.你降低下退火温度试一试.

哪家做生物技术服务,RT-PCR和荧光定量PCR服务态度好,性价比高?求推荐

你要做的实验其实不难,如果不会可以咨询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一般还是愿意帮忙的,我以前有什么不会都是咨询威斯腾,他们是做实验外包的,我没给他实验做,但是去咨询技术问题,他也愿意帮我解答,你可以试试!

模版DNA浓度低怎么办 假如用PCR产物再做一次PCR 那PCR缓冲液那些是一样的嘛

是的啊,可以用PCR产物做模板再PCR一次.再问:那是用PCR反应体系中PCR产物做吗还是需要把PCR产物提纯后再重新加入PCR反应体系这种二次PCR效果怎么样十分感谢再答:是啊,可以不用提纯的,因为

请问如果DNA浓度太低不够做宏基因组能不能够进行PCR扩增啊先,我们的实验材料真的很特殊,没法再多了.

所谓宏基因组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环境下所有微生物DNA的总和,也就是说对你已知或未知的所有可测的DNA的一个总的测序,然后通过比较或分析core基因得出整体的基因组分布,不知道你要做的是这个吗?扩增后

低浓度模板的PCR扩增

以PCR产物为模板,只要引物,体系对,怎么P怎么出.你的模板就是PCR产物,浓度再低也没事,稀释100倍没问题.没什么要注意的

菌液PCR原理是?

跟普通PCR原理是一样的,因为94度变形可以裂解细菌,释放出DNA,所以不用提质粒也可以PCR出来条带

高浓度复合氨基酸

解题思路: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约有22种,分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供给)。解题过程: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及其来源如下:名称食物品种赖氨酸奶、蛋、肉、大豆、花生、小麦、米、胡萝卜、甜菜、黄瓜、芹菜

冰醋酸浓度太高对皮肤有害吗

会的会把皮肤烧伤希望你会满意毒性:低浓度的醋酸无毒,冰醋酸性质但当其水溶液或在溶剂中的浓度超过50%时,对皮肤就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眼呼吸道食道及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呕吐腹泻神经麻痹和尿中毒,冰醋

追问引物设计第一次PCR的产物胶回收后用纯化吗,还是可以直接当做底物?目的基因3‘端GC含量太高,导致上下游引物Tm值差

第一次PCR产物不要做任何处理,直接吸取1微升做第二轮PCR的模板.第二轮PCR过后再跑胶回收你的目的条带.外引物不在你的目的基因上,而在你的目的基因两侧.所以你设计外引物时是从一个很宽泛的范围内寻找

一溴丁烷的制备时候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

四、实验原理制备卤代烃的方法有多种,但实验室制备饱和一元卤代烃最常用的方法为醇与氢卤酸的反应:例如以此法制备1-溴丁烷,醇用正丁醇,氢卤酸可用市售浓度为7.5%的浓氢溴酸,也可用NaBr与H2SO4的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中的扩增效率太高怎么办

1、调整下体系,不要自己配置反应液,最好用商品的MIX,这样各个组分都是最佳的配比.2、三步法改为两步法,退火延伸设置为一步,大部分的温度为60度,这个只是建议,具体看你买的试剂的说明书,会有具体的说

Mg2+离子浓度影响PCR扩增效率的机制?

因为Mg2+是DNA聚合酶(Taq聚合酶)的必需激活剂!Mg2+浓度越高,聚合酶活性越强,过强就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Mg2+浓度越低,聚合酶活性越低,扩增效率也就越低,产物就越少!所以PCR扩增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