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点m1(2,-2)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7 09:06:15
完全弹性碰撞公式推导由动量守恒:m1*v1+m2*v1=m1*u1+m2*u2能量守恒:0.5m1*v1^2+0.5m2

把式子变形一下就是v1-v2=u2-u1左边是碰撞前物体1接近物体2的相对速度.右边是碰撞后物体2离开物体1的相对速度.因此物理意义就是接近速度等于相离速度.

x1=@sqrt((m-m1)*(m-m1)+k*k*m*m-2*(m-m1)*k*m*@sin(a))-(m1-m(1

x1=@sqrt((m-m1)*(m-m1)+k*k*m*m-2*(m-m1)*k*m*@sin(a))-(m1-m*(1-k));

如图16-2-3所示,滑槽M1与滑块M2紧靠在一起,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m从M1的右上方无初速地下滑,当m滑到M1

由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又小球m在下滑过程中对M1有向右下的作用力,滑槽M1和滑块M2会向右运动,当m滑到M1左方最高处时,m竖直方向速度为0,水平方向速度与M1相等(m在M1上),此时滑块M2肯定向右

设点P1(X1,Y1),P2(X2,Y2)是抛物线y=ax^2+b上的两点,当x1

当a>0时y1>y2当a<0时y1<y2(画图分析)

因式分解 n1.n2x^2+(n1.n2+m1.m2)xy+m1.m2y

最后应该是y²原式=n1n2x²+n1n2xy+m1m2xy+m1m2y²=n1n2x(x+y)+m1m2y(x+y)=(n1n2x+m1m2y)(x+y)

高中物理如何推导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我写一下一般的情况,你问的特殊情况只要取v2=0就行了m1*v1+m2*v2=m1*v1'+m2*v2'.(1)1/2*m1*v1*v1+1/2*m2*v2*v2=1/2*m1*v1'*v1'+1/2

设点p(2,0)到点(1,2)的直线l的距离等于1,求直线l的方程

是不是打错了,是“过点(1,2)”如果是这样,数形结合.设直线L=K(x-1)+2【即过定点(1,2)】,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距离d=【(k(2-1)+2)-0】/【根号下(1+k的平方)】=1.

完全弹性v1'=[(m1-m2)v1+2m2v2]/(m1+m2) v2'=[(m2-m1)v2+2m1v1]/(m1+

当然要带啊,算出来的碰撞后的速度也是有正负的,正负表示方向再问:那,你的意思是说v1和v2都要带正负了再答:是的,正负和方向有关再问:那你做一下2014新课标理综3-5的这道题用速度公式计算看看,速度

已知m1=5分之2x-1,m2=-x+3.当x为何值时,求(1)m1与m2互为相反数?(2)m1是m2的2倍?(3)m1

解:由题意得:1.m1=-m25分之2x-1=-(-x+3)5分之2x-1=X-32X-1=5X-15-3X=-14X=3分之142.M1=2M25分之2x-1=2(-x+3)2X-1=10(-X+3

关于弹性碰撞求末速度是v1'=[(m1-m2)*v1+2*m2*v2]/(m1+m2)还是v1'=v1[(m1-m2)/

第一个式子是碰撞后第一个物体的速度.第二个式子表示第一个物体的质量远小于第二个物体的质量,且第二个物体的速度初速度为0,碰撞后第一个物体的速度.比如,如果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静止的大铁球去碰撞,那么碰撞后

设点A的极坐标为(2,π6)

∵点A的极坐标为(2,π6),∴点A的直角坐标为(3,1)经过点A且与极轴所成的角为π3的直线l的方程为y-1=±3(x-3),故极坐标方程为3ρcosθ+ρsinθ−4=0或3ρcosθ−ρsinθ

设点C(2a-1,a+2)在点A(1,-3),B(8,-1)所在直线上,求a

运用斜率得:(-3+1)/(1-8)=(a+2+1)/(2a-1-8)(-2)/(-7)=(a+3)/(2a-9)7a+21=4a-183a=-39a=-13

初一英语下册M1,2重点短语,句子

课本后面黑体短语就是重点句子就是你老师上课在短文中让你记下来的那些

设点P(x,y)在椭圆4x^2+y^2=4上……

化为x^2+(y/2)^2=1令x=cosα,y/2=sinαx+y=cosα+2sinα明显的这个式子的最大值是(根号5),最小值是-(根号5)

(2011•广州二模)设点A的极坐标为(2,π6)

∵点A的极坐标为(2,π6),∴点A的直角坐标为(3,1)经过点A且与极轴所成的角为π3的直线l的方程为y-1=±3(x-3),故极坐标方程为3ρcosθ+ρsinθ−4=0或3ρcosθ−ρsinθ

设点P(-4,2),Q(6,-4),R(12,6),S(2,12),下面四个结论:

Kps=(12-2)/(2-(-4))=5/3同理Kqr=5/3Ksr=Kpq=-5/3KqrKsr=-1所以PS//QRPQ//SR四边行PQRS为正方形所以(1)(2)(4)对(3)错所以选C

设点C的长度为2cm的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求AC的长度

一般来说,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左右各一个.(即靠近A一个.靠近B一个.)设AC长为X,则BC长为2-X,AC:AB=BC:AC分别带入值,则得到X:2=(2-X):X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m1,m2,m3...,m9是一个等差数列 (A)证明m5=(m1+m9)/2 (B)若m5=14

m1十m9=2m5m1十m2十…m9=(m1十m9)×9÷2=2×14×9÷2=126

matlab中:M1 = zeros(2,5,8); M2 = zeros(size(M1)); 是一样的吗?M1和M2

是一样的.没有区别,size(M1)的返回值就等于2,5,8.所以相当于M2=M1=zeros(2,5,8);要说区别,就是表示方式不一样.原来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