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 活性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9:56:47
文言文虚词de用法 --冲刺 要诀 为 一、介词. 1、表对象.可译为“给”“对”“替”. 例: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公输》②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要看它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例如一语中的:目的,就是名词.
解题思路:熟悉汉语句子的语法结构;掌握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类词语的语法功能。解题过程: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l
文言文虚词de用法--冲刺要诀为一、介词.1、表对象.可译为“给”“对”“替”.例: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公输》②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例: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赤壁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
那要看在什么句子中了,楼主把句子打出来好吗?再问:断其喉,尽其肉再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文:咬断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断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的用法辨析作者:南京市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陈培龙时间:2006-5-87:49:38来源:人气:1513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
其实一般的不必要太过于注重,只需要理解字词的意思就好了,但是有一些是很重要的,比如什么宾语前置的标志,名作动,形作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些还是很有必要的,考试也会常考的,插一句我是读高中的,所
1自:词性:动词;解释:开始.2于:词性:介词;解释:在.3而:词性:助词;解释:罢了.4而:词性:连词;解释:用在动词、形容词之间,表示顺承关系.5而:词性:代词;解释:你,你们.6而:词性:连词;
之助词,的再问:能具体么?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再答: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
与现代汉语的词性类别名称一样,即名动形副量代数介连助.不过文言文里把副词归于实词类而已.再问:那么词类活用呐?翻译我都会,就是考试里要标准点的那样写不会掌握。再答:词类活用是文言词汇运用的一种现象,即
文言词性的判断方法:见以下链接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0929943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
不是的.我给你举例吧…像之,而,以,焉,于…这些就是虚词,一般为介词,或是助词…而实词是指有具体意思的词,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你只要把翻译后的意思和原来的比较就可以了.比如:衣锦还乡衣译为穿,是动词;原来是衣服,是名词.所以活用是名词作动词.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变低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1.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二月草已芽”(《采草药》)中的“芽”表示“发芽”,前面有副词“已”.活用为有“使.为”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尤其是使动用法
解题思路:注意平日的积累解题过程:【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