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中的对话,动作,神态有哪些,有什么体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4:47:25
tt表达了他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理解句义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伤病员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生病的小同志一起走在后面.一路上,老班长带着我们走一阵歇一阵.不到半个月,我们的粮食——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于是,老班长想法
金色的鱼钩解说词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我是这里的解说员.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鱼钩.游客们,请看这个鱼钩,你们或许会问:“这个鱼钩和其它鱼钩没什么两样,为什么把它拿到纪念馆里展示呢?”那么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伤病员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
主要写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
一位红军老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红军过草地,他想尽办法钓鱼,煮野汤给战士们吃,自己却一口不吃,最后光荣牺牲的故事,赞扬了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1.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2.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
神态:1: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2:.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
神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动作: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
老班长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