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衬砌尺寸三心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9 02:47:14
拱顶下沉计算后视点为二次衬砌的不动点,前视点设置在隧道拱顶,初次读数后视为1075,前视读数为1123,二次读数后视点为

第一次后1075,前1123第二次后1063,前1098,相当于后1075,前1210下降1210-1123=87再问:晕,怎么可能二次前是1210?再答:第二次后视读数加12,就是1063+12=1

隧道的尺寸如何计算

这个不用计算,设计规范上都有.建筑界限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0;三、四级公路取4.5,m.

某隧道横断面由抛物线与矩形的三边组成.尺寸如图所示 (1)以隧道横断面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顶点

/>(1)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所以抛物线过点(0,0),代入得c=0隧道宽6m,高5m,矩形的高为2m,所以抛物线过点[-3,-(5-2)]和[3,-(5

如何保证衬砌后拱顶出现的空隙回填密实?

1、质量问题及现象1)在隧道拱圈衬砌完成后,往往在拱顶合龙处存在一定的空隙,使拱顶部位衬砌厚度不足,形成衬砌受力薄弱部位.2)拱背后围岩松弛变化存有一定空间,而使衬砌设计受力状态受到影响.2、原因分析

隧道衬砌结构类型隧道衬砌结构如何分类,分为哪几种类型.

整体式衬砌;喷锚衬砌;复合式衬砌;拼装式衬砌;防护衬砌.

多长隧道算是特长隧道?

铁路:500以下为短隧道,500~3000中隧道,3000~10000长隧道,10000m特长隧道公路:500以下为短隧道,500~1000为中隧道,1000~3000为长隧道,3000以上为特长隧道

隧道问题

解题思路:(1)可把y=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x的值,进而求得可通过隧道的物体的宽度,与汽车的宽比较,若大于则能通过;(2)利用(1)得到的x的值,与汽车的宽度2比较,若大于则能通过解题过程:var

隧道二次衬砌必须要吗

当然,隧道没有二衬就像个山洞.而且二衬还可以阻水、安装照明、通风设备,美化洞身;还可以防止碎石、土块掉下来.

什么是隧道衬砌

说白了就是(钢筋)混凝土

隧道二次衬砌监管方面小弟是隧道施工现场质检人员,因为测量方面技术一点也不懂,隧道二次衬砌就要开始了,如何简单的确定台车中

一般衬砌台车环向截面是3-5块模板拼装而成,在仰拱填充面横坡符合要求的前提下:1、在台车所处段的仰拱填充面上选取一个固定点,并计算该点距离左右两侧的二衬内(模板两侧最下缘点)的设计距离.为了方便尺量,

铁路隧道施工,仰拱和仰拱填充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制作频率是多少方或米?(我知道衬砌是200m)

对头,第一次是需要做的,后是500m,听主任说的!再问:有没有可依据的规范这样比较有说服力再答:《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填充不用做!

隧道测量

竖曲线哈

隧道施工中一次衬砌,

隧道施工中,一次衬砌也叫做初期支护,概念:隧道是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综合体.隧道开挖破坏了地层的初始应力平衡,产生围岩应力释放和洞室变形,过量变形将导致围岩松动甚至坍塌.在开挖后的洞室周边,施作钢、混凝土

隧道施工中复合衬砌和二次衬砌是一个意思吗

不对,复合衬砌是指初期支护+防水层+二衬衬砌,也就是说二次衬砌是复合衬砌的一部分.

ANSYS隧道荷载-结构模型衬砌支护关键点如何得来,创建弹簧单元时,弹簧节点的位置DX,DY如何确定

在隧道外轮廓外侧再画一圈,然后跟隧道轮廓的划分段数相同,连接对应点,弹簧就画好了,不要直接去确定弹簧节点坐标,工作量太大!至于水压力,按渐变的均布荷载施加就行,水压的大小要根据地下水位高度判断.如果初

隧道衬砌为什么要预留变形量

因为隧道开挖后应力释放后会产生一定的内移量,会侵隧道净空

我在用Midas Gts隧道建模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我想计算衬砌内力,如何建模呢?注:五心圆断面.

1、把模型转为dxf;2、导入MIDASGTS;3、输入岩土参数、支护参数;4、划分网格;5、加内力、弹簧、支承;6、计算再问:请问岩土参数和支护参数怎么输入,能不能告诉我具体怎么操作,我正在做毕业设

隧道明洞衬砌已经施工完毕,如何测量任意里程断面上衬砌的厚度,仪器只可以用全站仪、水准仪、卷尺.

用全站仪直接量测.先架好仪器,开红外线观测.最好是系统的测量初支断面,间隔10m左右测一横向断面,每断面从拱脚开始测量,间距50cm一个点,直至测至另一侧拱脚处.一、注意测量时,保证同一断面量测点里程

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荷载分为哪些?

(1)静荷载:又称恒载,是指长期作用在结构上且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变的荷)静荷载:又称恒载,是指长期作用在结构上且大小、如结构自重、岩土体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等.载,如结构自重、岩土体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