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奴文言文启蒙读本古文与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7 14:41:10
文言文启蒙读本

1、鹦鹉灭火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

求 文言文启蒙读本166.《涌泉夫妇》的译文!

扬州有一个名叫永泉的人,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还未娶妻.家中有一个老母亲,年纪有七十岁了,卧病在床.永泉从早上太阳出来便开始劳作,太阳落山的时候便回来休息,从来没有停止服侍过母亲.乡里有一个女的,二十九岁

文言文启蒙读本古文114《搔痒》译文

译文:有一个背痒的人,让他的孩子抓痒,三次抓而不中.又让他的妻子搔痒,五次搔而也不中.那个人勃然而怒的说:“妻子是了解我的人,是在为难我吗?”(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痒就停止了.为什么呢?

李绩煮粥译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的!

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译文:唐英公李绩,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

《文言文启蒙读本》上的102课《天衣无缝》的译文

郭翰下天堂在庭院中,(他)仰望天空,(看见)有个人从天上飘下,(她)说:“我是织女.”(郭翰)细细打量了织女的衣服,都没有衣缝.郭翰就问她,(她)回答说“天上的衣服本身就不是用针线来缝制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译文如题...文言文启蒙读本的!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28,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

古文 报应《文言文启蒙读本》第38篇需要译文,最好字字落实!注释有的话也要!

38、报应平望人王均,喜欢吃青蛙,制造了一根铁针,长两尺左右.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针穿它的头颈,针穿满了,就带回去,作为菜肴.象这样好多年.一天,他到亲戚家,见到桌上没有青蛙,十分遗憾.晚上,亲戚留他

文言文启蒙读本欧阳修发愤苦学的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文言文启蒙读本译文127

野兽之中有(一种)叫猱的,身形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脑袋痒,就让猱挠个不停,(挠)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觉得(脑袋挠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吃剩下的用来献给老虎说:“我偶然得到些美食

《文言文启蒙读本》31~60 译文

30、二鸿有一个猎人得到了一只天鹅,其中雄的那只跟着猎人飞到了他家,悲伤地鸣叫着,徘徊着,到了黄昏才走.第二天来了,猎人捉住了他,看见他伸出头颈俯仰着,吐出半块黄金.猎人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用来赎妻子

文言文启蒙读本265译文

湘水边上有个田父,在种粮食的时候捡到一只乌龟,它的脚受伤了,不能行走,田父可怜它就把它带回家中.三年后,龟渐渐长大了,见到家中有人走近的时候就是抬起头去看,对家人非常亲.田父暗中想,龟乃是野生的动物,

英语翻译《文言文启蒙读本》上的.原文,译文都要!

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则的译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笔误了吧?)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

虎与人的译文文言文启蒙读本上的

虎:大虫人:人翻译完毕

文言文启蒙读本130启发与借鉴

哥们,130没有启发与借鉴我们老师说是不懂变通

卖瓜减字译文文言文启蒙读本125课?急用有一田夫.

有一个种田的老人,种了好几亩的西瓜,正好丰收,就挑出来卖.牌子上写:“此西瓜出售.”一个秀才走过,说:‘此’字可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农民以为这样是对的就这样做了,又一个秀才看见了,说:大家

越人养狗的译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的!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对半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读音ju四声.傲慢.),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

文言文启蒙读本 112课 秀才读别字 译文

一个秀才很喜欢读书,但错别字却很多.一天,他看《水浒》,恰好有朋友前来拜访,见到后问他:兄弟你在看什么书?秀才回答:《水许》.朋友感到奇怪,说:我听说过的书很多,但《水许》这本书确实没有见过.他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