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H3)5(H2O)]2(SO4)3的正确命名是_______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4 17:48:34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H2O、O2、CO2、H2、CO、CH4、NH3、HCI

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氢气先点燃在罩上一个玻璃杯火焰蓝色且有水珠就是了,一氧化碳同氢气差不多只是用杯底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就行了,甲烷就是综合氢气和一

氢气,氧气,CO,CO2,SO2,CL2,NO,NH3,H2O,等检验化学式

楼主好!氢气:导出点燃,用一个干燥烧杯罩在上面,发现烧杯出现水雾.2H2+O2==点燃==2H2O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发现木条复燃.这个好像没什么方程式可言~C+O2==点燃==CO2CO:把

鲁教版化学:H2、CO、HCl、NH3、H2O检验

1、用冷烧杯罩着以上可燃气体(H2和CO),烧杯内壁有水珠的是H2,没有的是CO.2、用湿润的PH试制检验剩余的三种气体明显显酸性是HCl,明显显碱性的是NH3,剩余是水.

配平 Feo3+co-----Fe+co2 CH4+o2-----co2+H20 NH3+O2-------NO+H2O

FeO3+3CO=Fe+3CO2CH4+2O2=CO2+2H2O4NH3+5O2=4NO+6H2O

工业上以焦炭、水、空气为原料制NH3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co+H2 co+H2o=co2+H2 N2+3H2=

理论上碳与NH3物质的质量之比是9:17根据C+H2O=CO+H2CO+H2O=CO2+H2可以看出,1个C可以产生2个H2分子,但是N2+3H2=2NH3需要3个,所以需要3个C,才能进行2个该反应

NH3+H2O+CO2=?

碳酸铵(NH4)2CO3二氧化碳大过量为碳酸氢铵NH4HCO3

2NH3(g)+CO2(g)=CO(NH2)2(L)+H2O(l)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Kc=[c(C)^p*c(D)^q]/[c(A)^m*c(B)^n]如果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则表达式中不能出现

增加压强 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基本的反应是 A CO+H2O(g)——co2+H2 B C+O2——co2 C 4NH3+5

首先,什么叫“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基本”?ACO+H2O(g)——co2+H2反应前后摩尔数不变,增加压强不能改变反应物转化率.

NH3*H2O受热分解

NH3·H2O==△==NH3↑+H2O得到氨气、水

NH3与CO2反应 能否生成CO(NH2)2与H2O

可以的,这个还是有一个典故的,由于这个反应开拓了有机的先河当时的人们认为有机物只能有生物体产生的,当时某某科学家用NH3与CO2加水反应想要制取碳酸氢钠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尿素CO(NH2)2,

在反应CO2+2NH3=CO(NH2)2+H2O达到平衡时...

增加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显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因为CO2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H2O)平均摩尔质量减小啊再问:m减小,n减小,为什么M减小再答:这里m减小的程度比n减小的程度大,那么M是可以减小的开始

CO2+NH3——CO(NH2)2+H2O

CO2+2NH3==CO(NH2)2+H20再问:你能教我怎样配平吗?再答:就是化学方程式两边的CONH配相等就可以了先数数两边的个数CO2+NH3——CO(NH2)2+H2O左边C:1O:2N:1H

NH3+H2O=?

NH3+H2O=(箭头为可逆)NH3·H2O

命名[CO(NH3)4(H2O)2]cl3

配位化合物[Co(NH3)4(H2O)2]Cl3的外界是Cl-内界是[Co(NH3)4(H2O)2]3+,配位原子是N、O中心原子是Co配体是NH3、H2O命名:氯化二水·四氨合钴(III)

2NH3+CO2=CO(NH2)2+H2O的反应条件

分两步反应第一步:CO2+2NH3→H2NCOONH4(氨基甲酸铵,反应条件:低温,加压)第二步:H2NCOONH4→(H2N)2CO+H2O(反应条件:加热)

CO2+2NH3=高温高压条件Co(NH2)2+H2O NH3是什么?

NH3是氨气,也就是一分子的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与两分子氨气反应生成一分子尿素(CO(NH2)2)和一分子水再问:用于化工生产吗再答:嗯,对啊,尿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肥。

加了中括号会错吗我把 CO2+2NH3=高温高压=CO(NH2)2+H2O写成 CO2+2NH3=高温高压=[CO(NH

这样是错误的再问:这是中考啊我要估分的是错的话扣几分(共三分)再答:我想说你括一下有必要吗?

[Co(NO2)2(H2O)2(NH3)2]Cl 叫什么

氯化二氨二水二硝基合钴(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