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声源2分钟内振动3600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1:27:32
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震动的次数,一秒钟内震动5次就是5hz,一分钟内震动3600次,就是一秒钟震动60次,就是60Hz,所有,这个不用算,每秒一次,就是单位时间内一次,也就是1Hz
击鼓时,重击时,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声波的干涉……本题中,距两个声源距离差0.25米相当于声波中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因为只有波峰和波谷叠加你会听不到声音如果波峰和波谷在同一次振动中,那么0.25米相当于半个波长,这是波长的最大值0.5米如
答案是3600/(2*60)=30赫兹.小红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400赫,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400次,每分钟振动2400次.
300Hz18000/60=300
甲振动的频率为18000次60s=300Hz,乙振动的频率为600次2s=300Hz,所以甲、乙音调相同.故选C.
频率是指每秒中振动的次数,它等于周期T的倒数.2min=120秒,所以f=720/120=6HZ,第二问就不要说了吧!频率为200HZ,也就是每秒钟振动200次.
将尺压在桌面上,伸出桌面,按下直尺,让它自动弹起,振荡.分别伸出5CM、8CM、10CM、15CM.明白了?
50Hz的定义就是每秒震动50次
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60次,它的频率就是(1)Hz.小青同学练声时的发声频率是400Hz,他的声带每秒振动(400)次.
720/(2*60)=6Hz
A、C、在1min内,甲振动30次,故频率:f=3060Hz=0.5Hz;周期为:T=1f=2s;故A错误,C正确;B、D、在1min内,乙振动75次,故频率:f=7560=1.25Hz;周期为:T=
3000000/120=25000,即25KHZ,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超过范围了,所以听不到.
对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人耳却听不到声音,有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或离发声体太远;(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在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传播声音达的介质时,人不会听到声音;(3)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
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就是振动当振动不一定没发声因为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比如空气)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2分钟为120秒3600000/120s=30000Hz因为30000Hz>20000Hz所以
频率=3600/(2*60)=30Hz400*60=24000,每秒振动24000次
首先算出它的周期,然后周期的倒数就是频率了
明显第一个是对的,因为声源震动停止,发声结束,但之前发出的声音任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