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老师 我想要一份岳麓版的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可以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0/06 13:41:10
老师 我想要一份岳麓版的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可以吗
明天期末考
解题思路: 读图题 1、 能判断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图像。 2、 能判断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王进喜、雷锋、焦裕禄、杨利伟、袁隆平等先进人物形象。 3、 能判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场景。 4、 能判断经济特区并填图。 5、 能判断主要经济成就项目并填图。 6、 能根据图片判断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四五运动”、香港澳门的回归、中美建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重大历史事件。
解题过程:
本册知识概览和学习要求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 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最终答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主要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意义:至此,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四. 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五、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六、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十、文革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十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全会内容: 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1、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四、国企改革 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十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4、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即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5、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2年 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作用:形成了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 内容:江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历史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七、一国两制 1、提出者:邓小平 2、含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作用:“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十八、香港、澳门回归 1、1842年,香港岛开始被英国割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所回归的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去。 2、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3、意义: 港、澳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十九、对台基本方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二十、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二十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时间: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2、提出者: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二十二、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导”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十三、中美建交 1、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来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十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内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国的席位。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 二十五、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时间: 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年) 2、地点:中国上海 3、组织名称: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会议的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江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5、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十六、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钱三强)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2、1964年6 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进行飞行试验成功。 3、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 4、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99年宇宙飞船“神州”号试飞成功。2003年神五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的国家) 5、作用: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起自为作用;同时也可以显示中国强大的国防科学技术,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十七、袁隆平 1、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2、主要贡献: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十八、863计划 1、时间:1986年3月 (四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等】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2、 主要领域:国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海洋高技术等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二十九、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三十、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双百方针)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三十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