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苏秦 张仪 做六国的丞相是怎么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19:51:03
苏秦 张仪 做六国的丞相是怎么回事?
哪位老师说说这段典故.
我国传统上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战国时期,所谓的“纵横家”,不外乎两个人,即苏秦、张仪.二人皆为“鬼谷子先生”的门生,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二人,“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合纵”之祖——苏秦
  一、怀才不遇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氏,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业成就之后,曾先后去东周(当时周王朝已经沦落为“国”并分裂成东西二周)和秦国请求出仕欲施展抱负,不想却均未被录用.苏秦得到如此待遇却未“心灰意冷”,反而回到故里,更加勤奋的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头悬梁、锥刺骨(因此事留下了“悬梁刺股”的佳话),刻苦攻读有关兵法、医学、经济和法令等方面的书籍.对当时各国的具体形势作了充分的研究.当时,列国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又首推秦国最强.于是,苏秦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促成六国结盟以共同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出于对自己新战略思想的自信,苏秦再次离开家乡,到各国游说.谁知他这一去,使中国历史上多了“纵横家”一流,而且更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
  二、牛刀小试
  辞别故乡的苏秦首先来到相对来说最为弱小的燕国.晋见燕文侯时,他陈述了燕与别的国家结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够安乐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功燕,必须经过赵而跋涉千里,赵要功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攻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而燕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抵抗强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于是,苏秦建议燕侯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与其他各国联盟抗秦,这样,燕国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语中的的言论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拿出车马金帛助他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侯.他向赵肃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强秦,如若各国都争相讨好秦国,将来势必被秦国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则秦虽强,亦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亦可相安无事.因此,苏秦请赵侯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赵侯当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各国,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遂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并成功的得到各国君主的赞同.回到赵国之后,被封为武安君.至此,苏秦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他的身价也虽之提升百倍.
  三、“合纵”始末
  不久之后,六国国君于赵国洹水(今河南境内)之上,歃血为盟,合纵抗秦.封苏秦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并派人将六国盟约之事向秦国通报.自此之后,秦国竟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关“雷池”一步.
  秦国得知六国合纵抗秦之后甚为吃惊.随即,秦惠文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国之间相互猜疑,以拆散合纵.首先派人去最近的魏国,归还了从魏国夺来的几座城池,然后又派人去最远的燕国,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于是,魏、燕两国同秦国和好起来.赵侯得知之后,责问苏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苏秦十分惶恐,立刻出发,去平息这场同盟中的“内乱”.
  苏秦首先又来到燕国.此时,燕文侯已死,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齐国趁燕国办丧事之机攻燕,连克城池十余座.燕王便以齐国归还城池为条件,命苏秦以“从约长”的身份出使齐国.如若齐国归还城池,燕国便同秦国断绝来往.
  苏秦去齐,晋见齐威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威王不解,问其原因.苏秦道,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籽,吃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燕和秦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头籽一样!齐国实在是大难即将临头.齐威王闻言大惊,忙向苏秦请教解危之法.于是苏秦就建议齐威王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会高兴.齐威王以之为是,竟然立刻照办.
  四、人心叵测
  回到燕国之后,苏秦又受到了燕王的封赏.这却引发了一些嫉妒他的人在燕王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苏秦见自己再呆在燕国不安全,就假装得罪燕王,逃到了齐国.齐威王用他为客卿.谁知后来齐国一些疑忌他的大臣竟然雇佣刺客向他行刺.临终之前,他向齐王建议,在他死之后,以大罪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这样就一定能抓到刺客.齐王依计行事,果然不久刺客就伏法就诛.一代纵横家也就以这样惨壮的形式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连横之父”——张仪
  一、 系出名门
  张仪,苏秦的同窗好友,据传说,是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之后.与苏秦一同拜于鬼谷子先生门下.苏秦创合纵之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张仪则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与张仪一同演绎战国末期,群雄“混乱”的场面.
  二、 出试锋芒
  张仪出道较苏秦稍晚,也没有象苏秦那样先“碰钉子”,相对来说,仕途比较顺利.传说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去见苏秦,要求与之共事.苏秦言到,你我才能相当,现在我以挂六国相印,你来投靠,必然不会受到重用,再说,我二人若是帮助六国灭秦,必将因为功劳太大而被别人嫉妒.现在你应当去投靠秦国,与我的“合纵”相对.当然传说并不可信,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苏、张二人的影响有多大.
  在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颇有政绩.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他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到魏国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亲兄弟,也尚且会争夺财产,更何况六国各有“计谋”,同盟不可能长久.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告秦王发兵攻魏.在他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
  三、 以“横”破“纵”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又主动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晋见楚王时,他说道,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楚国.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受张仪相印,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佯装摔伤脚,三个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后,竟以为是因为自己与齐国绝交不够,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齐王大怒遂决定与秦结盟.这是,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自己答应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万攻秦,却被齐、秦联军击败,折兵八万!并被秦国夺走丹阳、汉中之地.楚王不甘失败,又调举国之兵攻秦,再次大败,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愿将黔中之地奉送.张仪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付楚,买通宠臣靳尚和夫人郑袖,使楚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楚王对此十分高兴.于是,就这样,齐楚两国也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
  张仪回秦之后,马上又出使其余几国,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的情况,但是以无法持久.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