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诗词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11:49:57
选择两首诗词从主旨、情感、景物、炼字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解题思路: 从主旨、情感、景物、炼字四个方面分析诗歌,其实有的时候主旨和情感是相同的。
解题过程:
1、《登高》杜甫
主旨: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情感: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两联写秋的萧瑟,寓情于景,后两联抒情,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景物:首联选择了夔州的特定环境,写了风、天、猿几个意象,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选择了落木和长江。景物萧瑟,作者借景抒情,以表达悲凉深沉的情怀。
炼字:颈联一个“常”字,一个“独”字,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十分凝练,将作者的悲情写得彻底。
2、《扬州慢》姜夔
主旨:叙写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抒发悲凉痛惜的思绪,表达了诗人的《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
情感:同“主旨”
景物: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手法来写景。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同时,写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
炼字:“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1、《登高》杜甫
主旨: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情感: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两联写秋的萧瑟,寓情于景,后两联抒情,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景物:首联选择了夔州的特定环境,写了风、天、猿几个意象,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选择了落木和长江。景物萧瑟,作者借景抒情,以表达悲凉深沉的情怀。
炼字:颈联一个“常”字,一个“独”字,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十分凝练,将作者的悲情写得彻底。
2、《扬州慢》姜夔
主旨:叙写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抒发悲凉痛惜的思绪,表达了诗人的《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
情感:同“主旨”
景物: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手法来写景。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同时,写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
炼字:“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