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高中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0/04 16:54:23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应回答哪些?谢谢老师啦
解题思路: 同学,我把文化生活的重要知识点给你罗列出来给你复习,文化生活题目的答题要点全在这里。祝高考金榜题名!
解题过程: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得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评析: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吗?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是需要建设的。
※3.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是影响
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5.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等,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6.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是什么?)
(1)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使人产生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失落,阻碍个人成长。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迸方向。这种先进文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迸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附综合问题: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1)文化作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参与能力,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6)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7)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人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文化塑人生。加强优秀文化建设,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7.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来。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的多样性。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8.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①各民族文化的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9.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且属于整个世界。
③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想到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如何做到尊重文化多样性?
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0.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11.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2)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3)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2.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与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是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是增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与各国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的需要。
(3)加强中外文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不同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创新与繁荣。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3.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影响?)
(1)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容: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影响: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4.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是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全盘肯定,不允许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任何怀疑和批判。
15.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16.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归根到底的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2)就文化自身而言:①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②思想运动。思想运动也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例如: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3)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7.教育的作用
(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教育在文化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8.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所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19.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4)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0.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1.理解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创新。
(3)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综合问题: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第一,根本途径是要立足于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第二,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三,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第四,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第五,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
23.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源远流长
①源远流长的表现:古代辉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面时代,宋元明产生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面临冲击); 近代衰微(原因是封建统治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现代再创辉煌 。
②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4.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何意义?)
(1)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5.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26.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7.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8.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3)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29.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1)意义:(为什么?)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然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
(2)途径:(怎么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文化建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30.了解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及对策)
⑴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推动生产的发展等。
⑵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之名,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3)对策: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1.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什么是大众文化(是什么)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为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基本要求(怎么办)。
①面对多种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②必须坚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⑤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32.了解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1)落后文化: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33.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1)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等特点,则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所具有的时代品格。
(3)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3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是什么(内容):(注意:各自地位是什么——教材有记录)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阶段性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怎么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5.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怎么办?)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6.了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为什么、怎么办?)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措施: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措施: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附综合问题: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在文化建设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8)建设和谐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9)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7.了解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
38.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0.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是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为什么: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41.了解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是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则。
42.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含义(区别):⑴科学文化修养——即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⑵思想道德修养——即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两修养之间的联系(联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