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较长的文学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15:27:25
求中国较长的文学典故
【典 故】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典故】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典故】邯郸学步
从前有个人认为赵国的东西好,他认为连赵国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带上盘缠去邯郸学习怎样走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看见的人哈哈大笑.
【典故】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典故】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不但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就连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典故】一窍不通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磨杵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
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黄粱一梦】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自号“纯阳子”.唐京兆府(今陕西省长安县)人.传说他的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他母亲的帐中就消失.生下的吕洞宾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64岁时,吕洞宾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吕洞宾凡心未尽,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
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孑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良犹未熟,一梦到华肴”.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遂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吕洞宾在八仙中最为出名,有关他的传说很多.
【相煎太急】
曹植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
【玩火自焚】
春秋初;卫国的公子州吁公然刺杀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当了国君.他当政后,一方面残酷地搜括百姓钱财,一方面拉拢 宋、陈、蔡等诸侯国一起攻打郑国,借以树立自己的威望,转移国内百姓对他的反抗情绪.
鲁隐公得知州吁弑兄篡位的事后,向大夫众仲道: “依你看,州吁这次夺权能够成功吗?他的国君位置能长久保住吗?” 众仲摇摇头,说:“州吁依靠武力兴兵作乱,给百姓带来灾难,百姓决不会支持他.他如此残忍凶暴,没有亲近的人愿意跟随他.众人反对,亲信背离,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接着,众仲又换一个角度说: “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加以收敛和节制,结果必然自己烧死自己.依我看,等待他的将是失败.”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在陈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残酷统 治,而且将他杀了.
【家徒四壁】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目无全牛】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指鹿为马】
二世三年(前207),章邯等率兵包围了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兵前去援救巨鹿.冬天,赵高担任丞相,终于判决杀了李斯.夏天,章邯等作战多次败退,二世派人去谴责章邯,章邯害怕了,就派长史司马欣回京汇报情况,请求指示.赵高既不接见,也不信任.司马欣害怕了,赶紧逃离,赵高派人去追,没有追到.司马欣见到章邯说:“赵高在朝廷中掌权,将军您有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这时,项羽加紧进攻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就率兵投降了诸侯.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开始畏惧赵高了.
【对牛弹琴】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两袖清风】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葱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葱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明摆着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到大梁的距离,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早就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自己知道的.”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候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沉鱼落雁】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汉代王昭君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 汉元帝为了安抚北匈奴,就选她与单于结为姻缘. 在离家的途中,她看到远飞的大雁,不由得引起无尽的乡思,触景生情她弹起琴弦. 一群飞雁听到琴声竟忘记了抖动翅膀而跌落在地上. 昭君便得了“落雁”的美称.
但是,其实“沉鱼落雁”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
鱼见了她就潜入水底、雁跌落至地,这二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它们都是因为害怕.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丑八怪都可以导致“沉鱼落雁”的结果.因为鸟鱼根本不懂得毛嫱、丽姬是否美丽,只是因为高度的警觉,在求生本能下,听见、看见一点异常的动静就赶紧躲藏起来,保护自己.所以庄子才会说,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
因此,庄子当初讲这个故事,其实不是称赞女性的美貌,而是说美貌没什么意义.
但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
【相濡以沫】
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了.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要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泪,领取休书后,不久,就嫁给阔佬,然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6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典故】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典故】邯郸学步
从前有个人认为赵国的东西好,他认为连赵国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带上盘缠去邯郸学习怎样走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看见的人哈哈大笑.
【典故】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典故】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不但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就连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典故】一窍不通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磨杵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
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黄粱一梦】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自号“纯阳子”.唐京兆府(今陕西省长安县)人.传说他的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他母亲的帐中就消失.生下的吕洞宾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64岁时,吕洞宾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吕洞宾凡心未尽,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
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孑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良犹未熟,一梦到华肴”.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遂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吕洞宾在八仙中最为出名,有关他的传说很多.
【相煎太急】
曹植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
【玩火自焚】
春秋初;卫国的公子州吁公然刺杀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当了国君.他当政后,一方面残酷地搜括百姓钱财,一方面拉拢 宋、陈、蔡等诸侯国一起攻打郑国,借以树立自己的威望,转移国内百姓对他的反抗情绪.
鲁隐公得知州吁弑兄篡位的事后,向大夫众仲道: “依你看,州吁这次夺权能够成功吗?他的国君位置能长久保住吗?” 众仲摇摇头,说:“州吁依靠武力兴兵作乱,给百姓带来灾难,百姓决不会支持他.他如此残忍凶暴,没有亲近的人愿意跟随他.众人反对,亲信背离,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接着,众仲又换一个角度说: “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加以收敛和节制,结果必然自己烧死自己.依我看,等待他的将是失败.”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在陈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残酷统 治,而且将他杀了.
【家徒四壁】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目无全牛】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指鹿为马】
二世三年(前207),章邯等率兵包围了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兵前去援救巨鹿.冬天,赵高担任丞相,终于判决杀了李斯.夏天,章邯等作战多次败退,二世派人去谴责章邯,章邯害怕了,就派长史司马欣回京汇报情况,请求指示.赵高既不接见,也不信任.司马欣害怕了,赶紧逃离,赵高派人去追,没有追到.司马欣见到章邯说:“赵高在朝廷中掌权,将军您有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这时,项羽加紧进攻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就率兵投降了诸侯.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开始畏惧赵高了.
【对牛弹琴】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两袖清风】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葱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葱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明摆着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到大梁的距离,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早就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自己知道的.”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候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沉鱼落雁】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汉代王昭君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 汉元帝为了安抚北匈奴,就选她与单于结为姻缘. 在离家的途中,她看到远飞的大雁,不由得引起无尽的乡思,触景生情她弹起琴弦. 一群飞雁听到琴声竟忘记了抖动翅膀而跌落在地上. 昭君便得了“落雁”的美称.
但是,其实“沉鱼落雁”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
鱼见了她就潜入水底、雁跌落至地,这二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它们都是因为害怕.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丑八怪都可以导致“沉鱼落雁”的结果.因为鸟鱼根本不懂得毛嫱、丽姬是否美丽,只是因为高度的警觉,在求生本能下,听见、看见一点异常的动静就赶紧躲藏起来,保护自己.所以庄子才会说,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
因此,庄子当初讲这个故事,其实不是称赞女性的美貌,而是说美貌没什么意义.
但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
【相濡以沫】
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了.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要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泪,领取休书后,不久,就嫁给阔佬,然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