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修辞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3 22:25:36
请问,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用法分别是怎样的?看到一种修辞手法叫拈连,是怎样进行修辞的? 谢谢老师!
解题思路: 见“解答过程”。
解题过程: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等。
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例句】
  例子(1):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例子(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例子(3):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细说修辞格
  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这种辞格,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一)拈连的种类
  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
  1.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它像锁链一样,使前后拈连在一起。例如:
  ①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
  ②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
  锁得自己的身,
  锁不住革命的精神!
  ……
  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
  瘦得了我的肉,
  瘦不了我的骨。(《坚强的战士》)
  例 ①中的“刮”,本来是用于甲事物“大风”的,这里顺势“拈”来“连”在乙事物“丰收的好年景”和“富强的好日子”上,使不搭配的动宾结构,在超语言常规的用法下,巧妙自然地拈连起来,生动别致地表现了美好的愿望。例②把适用于“身”的“锁”巧妙地用到“精神”上,把适用于“肉”的“瘦”巧妙地用到“骨” 上,突出强调了革命战士高尚情操、宁死不屈的无畏精神。
  根据表达需要,有时把甲乙两事物颠倒次序,即乙事物在前,甲事物在后。例如:
  ③一双茧手力万钧,
  掰开大山夺乌金。
  壮志在胸镐在手,
  干劲万吨煤万吨。(李隆汉《采工》)
  ④大红花我心里早戴上喽,评功的时候我就说过:年轻人戴上青枝绿叶大红花分外的好看……(《不是蝉》)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例如:
  ⑤冬—冬—冬冬冬。声音单调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每一声冬冬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美好的祝愿。(萧乾《鼓声》)
  ⑥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
  例⑤省略了甲事物“敲出冬冬声”。例⑥省略了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流过”。
(二)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1.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例如:
  ①夜里天冷北风急,
  班长下岗月儿西;
  手拿针线灯下坐,
  为我熬夜缝军衣;
  线儿缝在军衣上,
  情意缝在我心里。
  把缝军衣的“缝”巧妙地拈连于下句,变异运用,组成“情意缝在我心里”,深刻表现了战士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深厚革命情谊。
  2.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例如:
  ②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诗选·植树歌》)
  “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这种动宾搭配是临时的变异用法,离开了“种下一株株的树秧”就推动了依据,不好理解。种树是造福后代,所以说“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参考资料】
  《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拈连移就区别
  1.“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这种修辞方法叫拈连。例如:
  他飘飘然地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照例应该躺下便打鼾。(鲁迅《阿Q正传》)
  “飞”和“飘”都不是形容人的词语,在这里巧妙地用于描写阿Q,表现了阿Q在调戏小尼姑之后得意的心情。
  2.“移”就就是:“遇有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名叫移就。我们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
  例如: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 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的梧桐树“寂寞原本形容“她们”被移用来描写梧桐。
相同点
  都是将用于甲事物的词用在本不适用的乙事物身上。
不同点
  ①拈连的甲事物要在前面出现,而移就则不需要出现甲事物。
  ②拈连所用的词一般是动词,做谓语,而移就所用的词一般是形容词,做定语。
  ③作用不一样:前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后者的作用是简练而深刻。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