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怎么学好英语和语文我今年初一马上升初二,语文基本上70左右英语在75-80左右徘徊数学还可以都90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07 14:44:11
怎么学好英语和语文
我今年初一马上升初二,语文基本上70左右英语在75-80左右徘徊数学还可以都90多
一、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1、学习语文,应成为一种兴趣
语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引人入胜.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编制的语文题偏、难、怪,讲授的语文知识过多过深,这样使不少学生畏缩不前,失去了兴趣.其实,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语言之一”,作为母语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也能获得成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对语文,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有兴趣的,则应发展兴趣.兴趣可以是自行产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语文的天地,探寻语文的宝藏,你会发现快乐多多,收获多多,会产生良好的兴趣的.
2、学习语文,也应成为一种责任
3、学习语文,应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用.结合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生应具有读、写、听、说、行的五大习惯.
1、 读的习惯.
(1)泛读的习惯.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的习惯,有人戏为“随手翻翻”.
随手翻翻,所翻的书宜杂.这样有助于开拓视野.说实在,有时在不经意中,你喜欢上了某一本书,喜欢上某一类刊物.因此,产生了兴趣,产生了追求.
(2)精读的习惯.
精读,是指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应该说,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赵普“半部《论语》”就“治”了“天下”.人生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是不少的.精读,要多读几遍,烂熟于心.一篇文章读一遍,已读出大概,但还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精读,对精华部分,要字斟句酌.对一篇文章,对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中间,都有关键句,一定要字斟句酌.不但要读出字面意思,还要读出深刻含义.不仅要读懂本段的意思,还要联系全文,进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对比,深入领会.
(3)背书的习惯.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古文,背诗词,可以不求甚解,但字音要读准.
背现代文,要抓重点语句,但不宜过长.
背书自己要有要求,比如每日2首诗词.背时要与默写相结合,能默就能背.背诵要充分利用假日,这样日积月累,一定能出口成章,出口成诵.
(4)读报的习惯.
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因为报纸上不乏新思想、新观点,可以向我们传授时代的信息,启迪我们的思路,报纸上也有许多优秀作品,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5)查找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工具.工具书,不仅在中学阶段有用,而且在今后的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都有用.
中学生应备的工具书有:
①《现代汉语词典》,②《古代汉语词典》,③《中国成语大辞典》,④《唐诗鉴赏辞典》⑤《宋诗鉴赏辞典》,⑥《唐宋词鉴赏辞典》,⑦《古文鉴赏辞典》
使用工具书前,要先读懂“凡例”、“说明”及“序”.
2、写的习惯.
(1)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①先复习再做作业.
②独立完成作业.
③认真完成作业.
完(2)做笔记的习惯.
“(3)写随笔的习惯
① 备个好本子.买个价廉物美的硬面笔记本.
② 起个好名称.给自己的随笔本起个集名.集名力求新颖,富有文学色彩或个性.
③ 留下目录与序的空页.留下目录页,以便日后编目录,留下序言页,今后可请家人、同学、教师、作家或其他人作序,也可自己作序.
④ 保证每周至少写一篇.如果每周写一篇,可以作这样的安排,即一次自由选题,一次结合写作的教学作选择、补充,强化性训练.两周为一轮回.
⑤ 每学期使用一本.
(4)投稿的习惯.
作为语文爱好者,应积极投稿.要投稿成功,应①认真阅读报刊,了解报刊的办刊特色及稿件需求.②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有亮点,有特色.
3、听的习惯.
(1)善于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①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与别人交谈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不能心不在焉,顾左右而言他.在听别人发言时,应多思考,特别思考这一话题我自己如何表述,发言者给了我哪些启发.
② 捕捉关键词语,抓住谈话要点.
与别人交谈时,要捕捉关键词语,听懂别人的发言,如听到可能有岐义的词语时,要联系前后表达,弄懂确切的意思.如有必要,可与之沟通,明确对方的意思.
(2)听音乐、听广播的习惯.
现在学生喜欢听音乐.确实,音乐的韵律、意境,与散文、诗歌有许多共通之处.特别是好的歌词,显得聪慧、灵动.从音乐中,从歌词中汲取营养是可取的.听音乐以经典音乐为首选.
广播是我们通向社会、通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由于中学生看电视、读报刊的时间难以保证,应充分利用饭后、睡前的点滴时间,听听当天新闻、听听配乐散文.这既是休息,又是学习.而且广播中播出的文章,大都是经过编导人员精心修改的“好文章”,再加上播音员纯正的普通话和表达,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我们听说和写作能力.
4、说的习惯.
(1)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
上课自己不能是“看客”,而应成为“说客”.我们应积极投入.
发言时可拟个提纲,也可打好腹稿.陈述自己意见要大方、得体.如果同学对自己的发言有异议,一定要注意尊重同学,友好地与之交流.
(2)主动与别人交流的习惯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直接,“面对面地交谈”,“说”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要会说,要养成主动与别人交流的习惯.
主动交流时,要会引出话题,善于抓住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同时要注意向对方学习,要学习运用身体的姿势、眼神、手势等“第二语言”.
5、行的习惯.
行是有别于读写听说的综合的语文学习习惯,专作一项介绍.
(1)泡书店、图书馆的习惯.
每周或每月到书城、新华书店翻阅新书.
泡书店也使泛读成为可能.当然看到心爱的书要买下,每月买1?2本书,形成自己的“小书架”.
“泡”校内或区、市图书馆.
图书馆藏书量多,如果说书城、新华书店的特点是新书多,那么图书馆的特点则是经典书籍多,报纸、期刊多.
(2)网上“行走”的习惯.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正成为人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用电脑阅读、检索的习惯.
由于网络是虚拟世界,中学生要有选择、辨别的能力,到有益、健康的网站,坚决屏蔽不健康的网站.
而由于网络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我们要学会运用,养成检索的习惯,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有些数据还不够可靠,要学会比较、鉴别.
(3)旅游的习惯.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社会旅游资源丰富,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会觉得心旷神怡,会感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而在旅游的途中,收集景点的资料,听取导游的介绍,撰写旅游的心得,会使你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旅游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可能,可以先从市内的景点浏览,然后向附近地区、附近省市,甚至向国外出发.旅行的途中,对人文景点要多多关注.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学习不但要学,还要学会思考.一个学生,若只会摘笔记,而不去思索,那么,即使他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他也绝对无法学好.学习并不只是靠背诵,而要“学”“思”结合,学习要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只是死板地去背,去记,那么,永远都不可能有新的思想诞生.
学习不是口头上的事,而是放在心上,表现在行动上的一件事.有些同学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学习计划也能侃侃而谈,但总是想着等会儿再做,明天再做.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他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充裕,学习的事可以先搁在一边,但时间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悄悄溜走,当他们发觉的时候,时间早已不够用了.时间的流逝是很快的,我们不要浪费一分一秒,不要能推就推,不要到紧要关头才后悔当初怎么没有好好学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毫无疑问,我们学习必须要刻苦,学习不是一件凭着兴趣而去做的事.古时候的人们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十年寒窗.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也能够刻苦学习,又何况我们呢?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学好,就必须去努力.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学习更是如此.当若干年以后,当我们有所建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今天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那么值得!
但学习也并不是一件枯燥,严肃的事情.学习中也有许多的乐趣,当你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与同学为不同的理解争论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学会新的知识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通过独立思考,解答出难题时,你会感到快乐……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何尝不是学习的真谛呢?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知识永远没有尽头,因为它总是不断地刷新它的记录,人们总是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创新,不停地发现新的事物.我们要不停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生活之中学习知识.但世界上的知识永远不可能学完,所以,我们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有用的,深刻的知识和理论,学习前人传下来的,得到一代又一代人肯定的知识,这才是正确的.
朱熹曾经说过:“百学须先立志.”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学习,更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更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研究证明,一个人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事业的成功,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沟通方面,更体现在思维方式方面.如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一种风潮.然而,从小浸润在汉语语言环境中的当代学生,仍然有不少人对语文学习不重视或学不好.语言学习存在规律性,如何学好语文,我们采访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探寻学好语文的规律,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借鉴.
家庭环境激发阅读或文字的兴趣
研究证明,85%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从小就接触书籍,并在很小的时候形成了阅读习惯.这种习惯持续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乃至是就业和生活.
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到了小时候父母或长辈教背古诗词,或家中有藏书,从小喜欢读书等细节.如木子小时候姥爷教她背唐诗,进而使她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上学后喜欢看语文书,喜欢写作,广泛的阅读成就了她优异的语文成绩.其他如小军刚说话就被爸爸灌输诗词和乡村歌谣,后来又教导他阅读历史书籍、练习书法,虽然当时并不理解,却奠定了他喜欢舞文弄墨的基础,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写一些文章鼓励身边的人.珊珊的文学根基也是从小就打下了的,她小时候就翻看家中的藏书,如《辞海》《365夜的故事》等,还经常将这些内容加工后讲给弟弟和邻居小孩听.调查当中,明确表示从小接触书籍或被家长教导诗词等内容的人占85%,这些人不仅上学时语文成绩优异,很多人在文科学习也普遍具有优势,且就业后,也比同龄人善于与人沟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挑战.
阅读改变人生,从小阅读,不仅积累了知识,更开阔了视野,形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早期阅读奠定的基础建立了学生最初对于学习的自信,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整体进步.这也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大力提倡阅读的根本原因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改进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点,找回自信,被动学习的局面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改观.尤其是部分基础很弱的学生,单纯给他们补习功课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往往是补了前面的,落了后面的,最好的办法是引导爱上阅读,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用课外知识激发课堂学习知识的兴趣,引发知识之间的“共鸣”.
让学生爱上阅读,要注意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如有丰富的家庭藏书,让学生能够轻易能够得到合适他们阅读的图书,家长或老师充分起到阅读示范的作用等.这个工作应当从小时候就开始着手,但是如果已经错过学生小时候的关键时段,从现在开始也为时不晚.
师长的赏识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语文成绩优异的人都在上学的时候受到老师的反复鼓励或表扬.
上学期间,因为某个问题回答的好,语文成绩好,或作文水平高等原因,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肯定,不断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乐趣是学好语文的另一个要素.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阅读,小时候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激励自己不断坚持写作,同学们的羡慕和认可等,这些事迹在被访的人群中非常普遍.
当老师、家长和同学不断给予鼓励,认为某个人是学习某方面知识的“好苗子”,无疑会大大增加他学习某学科的兴趣和劲头.进而,因为努力,学习方面取得的成果更明显,学习逐渐进入正循环,甚至能带动其他学科或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鼓励、积极暗示,让优秀成为这个学生的一种习惯,那么,这种良好的学习状况就很容易持续下去.
老师和家长要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多给予恰当的鼓励,不经意的鼓励也许能够成为改变学生命运的契机.访谈中,一个人谈到,自己小时候学习不是很好,经常遭同学嘲笑,然而,恰恰是转到一个好学校后第一天的语文课,因为正确解释了一个词语的意思,得到老师的表扬,自此树立自信,上学期间成绩一直保持优异
学习方法
调查还表明,多读、多写、多思考是学好语文必经的途径.课外读得东西多了,课内的语文知识很容易就掌握了.同时,语文考试别具特色,也有自己的应试技巧.
语言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善于倾听和观察,积极发言,质疑传统思维,思考深入,大量阅读,乐于写作是语文学习成绩好的人共同的特征.
现在,很多学生局限于学校的文本解析式的语文教学,很少练笔,即使一周一次的作文课,也被当作是一种痛苦或负担.这是因为学生的阅历尚浅,有没有大量的阅读做积淀,更没有写作的技巧,写作时无处着手.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将写作当成一种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方式,充满乐趣和信心,因而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写作的方法在于,将写作变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任务,倾听内心的声音,或将回忆变成文字.真情实感和真实的思想更能感动人.


一、 语文学习七步法
山西一位老师总结出的语文学习“七步法”:
(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常常助人成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应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大声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博览群书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各类书刊,可以通过文字媒介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学习语言.凡有关语文的书籍都可读.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自不必说,不少语文类报刊、文摘类报刊也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3.寻章摘句
“不动笔墨不看书”,“好记性抵不上烂笔头”.只要同学们在读书时,能将优美的篇章、段落、句子乃至一个闪光的词,分门别类摘录下来,长期坚持,不断积累,语文水平定会逐步提高.
4.背诵记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背些优秀的诗词、文章,既能巩固自己之所学,又能促进自己的语文修养提高.读多了,读熟了,语感增强了,自然就能“出口成章”.
5.经常练笔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天天练笔,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断.
6.规范书写
规范、端庄、整洁地书写汉字时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书写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之一.要写好字并不难,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临帖(最好是钢笔字贴),临习三年,那么就一定能“出手不凡”.
7.查工具书
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不明白的知识.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必事事都问老师,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就能够解决的.有了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同学们起码应该备有《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8.相互交流
同学们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写文章,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好方法.“普通班”的学生普遍怕写作文,特别是初一新生,甚至有个别在小学时从未写过文章,那怎样帮助他们呢?(一)、先做通他们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从写一句话开始,每天增加一句,至了第十天就差不多能写一百字左右作文,依此类推,学期中大概能写六百字左右的文章了;也可以让他们放开胆子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用实实在在的话,写真真实实的事.例如,作文题目《小学生活趣事》,让学生回忆,哪些事最有趣,就写哪些事,随便写,怎高兴就怎写,怎样有趣就怎样写,这样,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从而使学生对写作文有好感、有信心,觉得自己在进步、在提高.二、让学生写命题日记.题材多数是让学生说心里话,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使之起双重作用——既提高写作水平,又学会做人.例如:《我进入初中以后……》、《考完期中试以后……》、《假如我是××》、《从××身上学到的……》、《预习也是一种享受》等日记题目.此类文章就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有真情实感,贴近生活.学生进入角色快,兴致高,激发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另外,我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
1)我认为语文最主要的就是要多看字典,要多读课外书.现在的字典都有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是“大雨滂(pāng)沱”还是“滂(páng)沱”,可能好多人都认为是后者吧,实际上应该是前者,而高考的时候你如果不知道这一点的话,就会失掉3分的,而3分就是几百人、几千人的差距,就有可能让你与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字典要经常翻看,多看一些字词的读音,以及一词多义、一词多音,要烂熟于心.成语词典也要多看,成语是高考中的一个基本考点
  2)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与现代文的区别,我们都必须记下来.比如说状语前置、定语后置、代词数量词的省略.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怕它细琐的东西,一篇课文,你要找出使用这几种用法的句子,在找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它很烦琐,但是,另一方面,你就把书翻了一遍,就这样,可能你到快高考的时候,你就不用再花大力气去看书了,多做做这方面的练习题就可以了.
  3)阅读与作文阅读文章不能只看一遍,第一遍要浏览一下,第二遍要精读,当你回答问题时,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是就哪一句话、哪一段发出来的,找到原话后,你甚至可以原封不动地将其作为问题的答案,或者将其做一些改动.现在我们做阅读题时总是会出现什么毛病呢?只看一遍,拿出一个问题,就照自己的理解,也不看原文了,这样写,确实是差不多,但是你的分就拿不到了,或者5分你就只能拿2分、3分,这样丢分是很不值得的,实际上你觉得你自己也都会,但是你的答案就不如别人的准确.会的题,考试的时候就尽量要拿到分数,不会的题,也要尽量去争取,不要在自己会的地方犯一些无谓的失误.
  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平常多看书,看书的时候,不要只注意它写的事,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它描写的方式和思路.现在作文很注重学生的灵活运用,所以写作文的时候要把要写的铺陈开来,要敢于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要再写那种看起来就是范文之类的东西,要让人觉得这篇文章只有你自己才能写出来.
  写作文的时候应该多去从其他的角度想一想,尽量不要去写那些很平淡的东西.
  另外,在体现自己的特点时,要注意不能写消极的东西,要写积极向上的东西.有时,老师会因为写的东西过于消极而不给分,即使你写的东西是正确的.
  写记叙文、议论文时,区别于小学生、初中生,要运用多种的表现方法.一般作文的题目会有这样的要求,但往往大家看过了就忘了,一写起来便“下笔如涌泉”,一定要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手法,因为老师在判卷的时候会注意你有没有按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