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以“公司规模的决定因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0/02 16:48:03
以“公司规模的决定因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1000字左右,最好是英语的。不要很专业,要像是学生写的。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楼主可以对其中具体进行微调修改,其中的例子可以保留,这样有理有据会显得比较说服力。
  另外,本文主笔不是很专业的写法,所以你刚好可以用来当做学生写的。
  再另外,这是我在google第31页摘取的,不是太容易撞车或被老师查到
  标题:论导致企业规模变化的若干因素
  正文:
  一、交易费用的缩减
  如果科斯用“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为什么存在和发展”的理论能够行得通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任何企业规模的变更,都是试图减少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而谈到企业规模与“交易费用”的关联,就离不开“资产专用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忙于并购,使得企业获得更多专用性资产,从而减少对其它企业的依赖、而有的企业则采用割肉手段,将一些不具备专用性的资产分包或卖转,以便轻身前进的原因。
  二、控制权和利润的争夺
  如刘洪博士课程中所说:谁控制了价值链中的相互依赖环节,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以我公司所在的行业而言,那些供给我们原材料的某些生产厂家,现在正在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与我们争夺同一个目标市场。这场竞争的持续,必然导致企业规模变化:更多的原材料生产厂家开始建立自己的深加工企业,而越来越多的深加工企业则被迫思考是否要上原料生产线。在产业链这条壕沟里上下两个环节不再是各守一块,相安无事,而是猛不丁对邻近产业发起攻,进行无情略夺。
  与康师傅矿泉水连水瓶都自己生产的“大而全”做法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于最后一环的控制,即市场交易成本和市场售价的控制,这也是诺基亚不生产手机、喜之郎充其量只有六个人的原因。虚拟企业、分包,正在成为某些企业付出较小代价、却获得大部分利润的重要手段。
  三、名声效应机制
  中国人“做大做强”情结、忝列“五百强”的强烈愿望,是使得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面也许正如威廉姆森所说,集合了“骄傲、宽恕、复杂性、同比增加效应、战略关注”等因素,同时也反映了企业领导作为一个人所暗藏的“野心、贪婪、好胜和嫉妒”。
  纵观各国外知命企业的使命描述,我们可以得知真正“大而强”的企业,往往并非“为大而大,为强而强”,而是试图给社会、顾客、员工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壮大了自己。这也是为什么默尔克医药公司经常性地向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人群派发药品的原因,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信奉最初设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使命,就不用担心利润最终会滚滚而来。
  相反,很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往往会将当初的使命丢在一边。譬如某某平台,由于最近面临在美国上市并把股票升至二十美元的眼前目标,早已把为中小型企业服务、“让天下人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丢在了一边,当年那些慈眉善目、循循善诱的销售人员,现在也都被迫变成了穷凶极恶、不择手段、业绩为先的机会主义者。
  四、领导人的变更和折腾
  应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古话,许多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在上任初期,除了在组织结构上大动干戈外,再就是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他们的变革欲。组织结构的变革以IBM案例为典型,金字塔结构到矩形结构到扁平结构,终于扭亏为盈。韦尔奇的寄任者伊梅尔特则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砍去不少产业,当然,是以两位数增长的欢喜结局为收场,这倒符合了课程中刘洪老师所说:“变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变”。
  五、总述
  由于科斯理论还不能解释企业和发展的全部,而控制权、利润、名声效应机制和领导人的折腾欲也非企业规模变革的最终动机和目的。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回答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变?是变大还是变小?
  或许持久生存(非永久生存)和最佳规模才是企业变革的正道,就像我们顺宏公司的法国客户Kronenbourg 1664啤酒,虽然它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啤酒,也不是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但是没有关系,“since 1664”就是它最好的招牌,而三百多年以来不变的味道和初衷,足以支撑它的骄傲。
  恐龙倒是够强够大,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