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文学常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10:58:54
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嘻嘻
解题思路: 积累参考。
解题过程:
一. 文学常识。
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编者加的,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最早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十二公系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
二. 文章内容。
1. 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曹刿帮助鲁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战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
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写作特色 :
1)对比、对话突出人物。
2)内容详略得当。
三.要点。
1.人物形象:
1)曹刿-远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鲁庄公-鄙。急躁冒进、鲁莽行事,但虚心求教、知人善任。
本文从三方面突出鲁庄公的“鄙”: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同样鄙陋的“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其目的在于和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2.本文对战争略写,“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便带过。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很详尽,是因为:
1)本文重点在“论”战,对话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2)能够以次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见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一. 文学常识。
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编者加的,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最早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十二公系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
二. 文章内容。
1. 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曹刿帮助鲁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战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
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写作特色 :
1)对比、对话突出人物。
2)内容详略得当。
三.要点。
1.人物形象:
1)曹刿-远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鲁庄公-鄙。急躁冒进、鲁莽行事,但虚心求教、知人善任。
本文从三方面突出鲁庄公的“鄙”: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同样鄙陋的“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其目的在于和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2.本文对战争略写,“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便带过。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很详尽,是因为:
1)本文重点在“论”战,对话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2)能够以次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见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