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单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09 03:14:01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分析、选择
解题过程:
本题选A。莫言的话意思是对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内容好的我吸收,
不适合我的我改正。
A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 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我) 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B出自郑板桥的“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
是熟时”一诗。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良深。
前两句是说绘画写作,要精进用心才能成功。
“冗繁削尽留清瘦”,则说写诗作画,其实都是和做人一样,到了能够删繁就简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画到生时是熟时”,则寓含了一个更深的道理,其实就是
艺术追求的三个阶段:生、熟、生。他曾有画竹三境界的说辞:“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当然,他这是借用了禅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境界说。
C是唐朝诗人孟郊的诗。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 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 了榜。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 ,而这时,他也已经46岁了。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表达他当时愉快的 心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 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 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 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本题选A。莫言的话意思是对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内容好的我吸收,
不适合我的我改正。
A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 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我) 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B出自郑板桥的“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
是熟时”一诗。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良深。
前两句是说绘画写作,要精进用心才能成功。
“冗繁削尽留清瘦”,则说写诗作画,其实都是和做人一样,到了能够删繁就简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画到生时是熟时”,则寓含了一个更深的道理,其实就是
艺术追求的三个阶段:生、熟、生。他曾有画竹三境界的说辞:“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当然,他这是借用了禅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境界说。
C是唐朝诗人孟郊的诗。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 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 了榜。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 ,而这时,他也已经46岁了。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表达他当时愉快的 心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 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 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 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