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义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7 14:39:40
什么是语义特征
你自己看看吧
”、“语义特征”就是语义范畴的一种.
其实,范畴化、类别化就是最初的形式化.我们对形式化的理解是这样的:
对象→范畴化→符号化→数理化→可操作化
——————————————————
形式化
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其实是所有的语言的语法)缺乏直接的表现形式,因而可以说是缺乏形态的.缺乏形态不等于不能形式化.不过,致力于形式化并不等于语法就是形式或形式系统,相反,却说明汉语的语法是缺乏明确的形态的,是需要加以形式化的.
2.4 不错,语法中存在着许多形式范畴,但形式范畴一定要反映语义内涵,不反映语义内涵的所谓形式,不是语法形式.句法形式在语法中的作用大体说来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和语义范畴的对应;二是对语义范畴的抽象表达.句法和语义范畴的对应指的是像“着”、“了”、“过”这样的现象,即一种句法形式对应于一种或多种语法意义.
句法对语义的抽象表达指的是像句子成分这样的现象.句子成分除了表达丰富、具体的语义范畴(如施
事主语、受事主语、工具主语、与事主语等)外,还对这些语义范畴有一种抽象的表达.具体地说,就是:
主语——指称性 状语——性状描写性
谓语——陈述性 补语——补足说明性
宾语——对象性 定语——名物描写性
2.5 三个平面语法学说,把语法分为语法的句法内涵、语义内涵、语用内涵三个部分.这的确比只局限于句法的研究开阔得多.不过,在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中,强调以“句法为主”和以“句法为基础”的话,三个平面的研究就有可能又回到传统的句法中心论.
我们的理解是:在语法的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中,语法的语义内涵是中心、是基础.语法的语用内涵也是语义的一种类型,是映射在句法中的、反映说话人对语言信息的主观安排的语义范畴.而句法范畴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了的语义范畴,也是语义的一种类型.因此,语法中的所谓的句法内涵、语义内涵、语用内涵实际上是语义的三种类型.
三 意合语法与传统的语义型语法研究
3.0 意合语法受传统的各种语义型语法影响,但与各种语义型语法研究有不同之处.
3.1 传统的语义研究大多是以词义为中心的.词义的离析,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类义词的归纳对语言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但这种语义研究忽略了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对词的义素分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语义的区别性特征(语义特征)分析法对探讨词的小类间的组合搭配规则意义重大.语义场理论的提出及其深化将为更深层次的词类划分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程序.
3.2 语法中的逻辑问题历来是语法的语义研究中被提起的问题.传统语法试图以形式逻辑为基础解释语法,这当然有问题.形式逻辑和语法是两回事:形式逻辑是关于推理的学问,语法是关于语义的搭配规则之法.当然,在语义的形式化过程中,逻辑的类型也在不断地更新.新型的逻辑学对语义的解释也越来越强.
不过尽管如此,其最终仍不过是语义的形式表达系统,不可能代替语义范畴的确立、语义范畴间的搭配规则的描写.
3.3 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对语法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可以说是继转换生成语法后的又一个语法研究的转折点.虽然这些研究目前不那么引人注目了,但其研究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任何描写型语法所必须正视的事实.
我国学者所引进的“配价语法”,实际上同格语法的思路是相通的.目前至少有如下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1)“格”或“价”与句子整体语义结构的关系.格语法主要致力于语义结构中命题内部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研究.“价”的研究超出了这个范围,不仅有动名间的“价”研究,也有名词的配价研究、形容词的配价研究等.不过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实词之间的命题内的语法关系.对于命题结构以外的语义结构
(时态结构、模态结构、语气结构)同命题内的各语义范畴间的关系所论甚少.比如:
a.小王去了北京.(小王在北京)
b.小王去过北京.(小王不在北京)
传统语法将上述句子分析为主—谓—宾,格语法将其分析为施事—动作—处所,配价语法则认定“去”
是两价动词.上述解释都不能说明为什么a句中的“小王”在北京,b句中的“小王”不在北京.而要解释a、b的差别,众所周知需要辅之以时体结构.这样,命题结构同时体结构、模态结构、语气结构的关系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假如把时体结构、模态结构、语气结构也纳入配价语法的视野,是否需要增加“虚价”和“实价”的概念?因为迄今为止的研究可谓对实价的研究.
(2)“格”和“价”的“质”的问题.所谓“质”的问题是说“格”和“价”的内涵问题,即“格”和“价”的语义再分析问题.不同的语义格有不同的语义解释,同一语义格也会有不同的语义解释.比如:句法功能不同:
前面来了一个人.(主题化处所)
飞机飞北京.(对象化处所)
他在图书馆看书.(专职性处所)
语义解释的不同:
V在P
他睡在床上.(主体所在处所)
小王把书放在桌子上.(对象所在处所)
锹挖在石头上.(工具所在处所)
在PV
他在图书馆看书.(动作所在处所)
他在信封上贴邮票.(动作所及处所)
范畴的类型不同:
飞机飞向北京.(动态性处所)
他在家里睡觉.(静态性处所)
上述例子足以说明语义格或语义价的“质”的分析是语法研究深化的方向.
”、“语义特征”就是语义范畴的一种.
其实,范畴化、类别化就是最初的形式化.我们对形式化的理解是这样的:
对象→范畴化→符号化→数理化→可操作化
——————————————————
形式化
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其实是所有的语言的语法)缺乏直接的表现形式,因而可以说是缺乏形态的.缺乏形态不等于不能形式化.不过,致力于形式化并不等于语法就是形式或形式系统,相反,却说明汉语的语法是缺乏明确的形态的,是需要加以形式化的.
2.4 不错,语法中存在着许多形式范畴,但形式范畴一定要反映语义内涵,不反映语义内涵的所谓形式,不是语法形式.句法形式在语法中的作用大体说来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和语义范畴的对应;二是对语义范畴的抽象表达.句法和语义范畴的对应指的是像“着”、“了”、“过”这样的现象,即一种句法形式对应于一种或多种语法意义.
句法对语义的抽象表达指的是像句子成分这样的现象.句子成分除了表达丰富、具体的语义范畴(如施
事主语、受事主语、工具主语、与事主语等)外,还对这些语义范畴有一种抽象的表达.具体地说,就是:
主语——指称性 状语——性状描写性
谓语——陈述性 补语——补足说明性
宾语——对象性 定语——名物描写性
2.5 三个平面语法学说,把语法分为语法的句法内涵、语义内涵、语用内涵三个部分.这的确比只局限于句法的研究开阔得多.不过,在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中,强调以“句法为主”和以“句法为基础”的话,三个平面的研究就有可能又回到传统的句法中心论.
我们的理解是:在语法的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中,语法的语义内涵是中心、是基础.语法的语用内涵也是语义的一种类型,是映射在句法中的、反映说话人对语言信息的主观安排的语义范畴.而句法范畴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了的语义范畴,也是语义的一种类型.因此,语法中的所谓的句法内涵、语义内涵、语用内涵实际上是语义的三种类型.
三 意合语法与传统的语义型语法研究
3.0 意合语法受传统的各种语义型语法影响,但与各种语义型语法研究有不同之处.
3.1 传统的语义研究大多是以词义为中心的.词义的离析,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类义词的归纳对语言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但这种语义研究忽略了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对词的义素分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语义的区别性特征(语义特征)分析法对探讨词的小类间的组合搭配规则意义重大.语义场理论的提出及其深化将为更深层次的词类划分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程序.
3.2 语法中的逻辑问题历来是语法的语义研究中被提起的问题.传统语法试图以形式逻辑为基础解释语法,这当然有问题.形式逻辑和语法是两回事:形式逻辑是关于推理的学问,语法是关于语义的搭配规则之法.当然,在语义的形式化过程中,逻辑的类型也在不断地更新.新型的逻辑学对语义的解释也越来越强.
不过尽管如此,其最终仍不过是语义的形式表达系统,不可能代替语义范畴的确立、语义范畴间的搭配规则的描写.
3.3 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对语法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可以说是继转换生成语法后的又一个语法研究的转折点.虽然这些研究目前不那么引人注目了,但其研究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任何描写型语法所必须正视的事实.
我国学者所引进的“配价语法”,实际上同格语法的思路是相通的.目前至少有如下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1)“格”或“价”与句子整体语义结构的关系.格语法主要致力于语义结构中命题内部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研究.“价”的研究超出了这个范围,不仅有动名间的“价”研究,也有名词的配价研究、形容词的配价研究等.不过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实词之间的命题内的语法关系.对于命题结构以外的语义结构
(时态结构、模态结构、语气结构)同命题内的各语义范畴间的关系所论甚少.比如:
a.小王去了北京.(小王在北京)
b.小王去过北京.(小王不在北京)
传统语法将上述句子分析为主—谓—宾,格语法将其分析为施事—动作—处所,配价语法则认定“去”
是两价动词.上述解释都不能说明为什么a句中的“小王”在北京,b句中的“小王”不在北京.而要解释a、b的差别,众所周知需要辅之以时体结构.这样,命题结构同时体结构、模态结构、语气结构的关系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假如把时体结构、模态结构、语气结构也纳入配价语法的视野,是否需要增加“虚价”和“实价”的概念?因为迄今为止的研究可谓对实价的研究.
(2)“格”和“价”的“质”的问题.所谓“质”的问题是说“格”和“价”的内涵问题,即“格”和“价”的语义再分析问题.不同的语义格有不同的语义解释,同一语义格也会有不同的语义解释.比如:句法功能不同:
前面来了一个人.(主题化处所)
飞机飞北京.(对象化处所)
他在图书馆看书.(专职性处所)
语义解释的不同:
V在P
他睡在床上.(主体所在处所)
小王把书放在桌子上.(对象所在处所)
锹挖在石头上.(工具所在处所)
在PV
他在图书馆看书.(动作所在处所)
他在信封上贴邮票.(动作所及处所)
范畴的类型不同:
飞机飞向北京.(动态性处所)
他在家里睡觉.(静态性处所)
上述例子足以说明语义格或语义价的“质”的分析是语法研究深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