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核膜和核仁都是在终变期消失的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7/08 03:44:56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核膜和核仁都是在终变期消失的吗?
前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记忆口诀是:膜仁消失两体现.
再问: 这个我知道,但是我想了解的是:核膜,核仁具体消失的时间。(对象是减数分裂的细胞)要细化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各个时期中的哪一个???
再答: 从形态上看,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等。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又称凝集期(condensation stage),此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逐渐见到染色体,染色质在凝集前已复制,但仍呈单条细线状,看不到成双的结构染色体。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此期的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的。   偶线期(zygotene stage)时染色质进一步凝集,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发生配对,称为联会(synapsis),所以此期又称配对期(pairing stage)。配对从同源染色体上的若干接触点开始,进而像拉链一样迅速扩展到整个染色体所有的同源片段。   粗线期(pachytene stage, pachynema),又称重组期(recombination stage)。该阶段开始于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染色体明显变粗变短(至少缩短了四分之一),结合紧密,此期染色体形态是一个明显的四分体。细线期和偶线期一般持续几小时,而粗线期要持续几天或几周,甚至几月。此期要发生染色体的交换重组,并可见到在联会复合体的梯状结构中出现的重组节(recombination nodules)。   双线期(diplotene stage)染色体长度进一步变短,联会复合体因发生去组装而逐渐消失,紧密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而在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某些部位上,可见其相互间有接触点,称为交叉(chiasma),交叉被认为是粗线期交换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证据,其数目决定于物种类型及染色体长度。如人类,平均每对染色体的交叉数为2~3个;若染色体较长,则其交叉也较多。   终变期(diakinesis)又称再凝集期(recondensation stage),是前期Ⅰ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期染色质又被包装压缩成染色体。大多数核仁消失,四分体均匀地分布在核中。染色体交叉逐步向染色体端部移动, 称为端化(terminalization)。最后四分体只靠端部交叉使其结合在一起, 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当前期即将结束时, 象有丝分裂一样, 中心粒已经加倍, 中心体移向两体, 并形成纺锤体,核被膜破裂和消失,标志前期Ⅰ的结束。
再问: 这和我的教材说的差不多,但核膜的消失时间了???
再答: 终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