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3:17:51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1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阶段(
17
世纪以前)
(
2
)主要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17
19
世纪)
(
3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
(20
世纪至今)
.
现今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
,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
,
地球科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
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
1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
(17
世纪以前
)
有关地球科学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
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禹贡》
、
《山海经》
、
《管
子》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
770
221
年)的最早一批有关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的著作.
《禹贡》记载了公元前
21
世纪大禹治水时候所了解的全国各地的矿产情况和山川地形.
《山海经》记述了山岳、河流、湖泊、沼泽、气候与气象等之外
,
还记录岩石(矿石)及矿物
(
金属与非金属矿
物〉
72
种
,
矿产地
440
多处
,
此书把矿产划分为:金、玉、石、土四大类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分类.
《管子》对金属矿床与找矿知识有精辟论述
,
指出了利用矿物共生组合及
"
铁帽
"
等作为找矿标志的科学方法.该
书还曾对河流的横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确分析.
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于
132
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
候风地动仪
,138
年在洛阳用这台地震仪正确测
出了发生在
650km
外的陇西地震.
《水经注》是南北朝卓越的地学家郦道元在研究前人著作的基础上
,
结合自己的实际考察
,
于
512
518
年编写的
著名地学著作.书中涉及地域广泛
(
包括中国及部分邻区〉
,
记述内容包括河流、瀑布、湖泊、风沙、溶洞、火
山、地震、山崩、地滑、温泉、陨石、化石、矿物、岩石和矿产等多方面的地质、地理及水文等内容
,
至今仍有
参考价值.
宋朝沈括
(1031-1095
年〉
与《梦溪笔谈》
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包括陨石、地震、矿物、矿床、化石、河流、地下水、海陆变迁、地形测量和制图等方
面.
书中论述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推断华北平原是由河流自上游搬运泥沙到下游沉积而成的冲积平
原.
根据太行山东麓山崖间所见海生螺蚌化石
,
推断:
东距大海千里以外的该地在古代曾经是海滨.
他还根据化石
推测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
沈括对化石的正确认识比意大利人达
·
芬奇所提出的类似观点要早
400
年.
他分析地质问题时使用的古今类
比法比莱伊尔《地质学原理》所用的
“
将今论古
”
法要早
700
多年.
沈括首次使用
“
石油
”
这一科学术语,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徐宏祖
(1586-1641
)的《徐霞客游记》
,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岩溶、火山、温泉、水文、地貌及矿物等作了极
有价值的记述.
明代宋应星
(1587-1661)
的《天工开物》
,详细记载了非金属矿物的产地、形状及性质,并根据煤的硬度与挥发
性提出了世界上较早的煤分类法.特别是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我国采矿工程技术
,
对矿藏开采、井下支护、通风、
矿井充填、矿石洗选等都有细致描述.
国外古代地质知识的萌芽与积累主要集中于欧洲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
(
约公元前
571-497
年
)
、亚里士多德
(
公元前
384-342
年
)
、狄奥弗拉斯特
(
公元前
370
一
287
年
)
等曾对火山喷发、地震和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进行了观察和解释
,
并根据岩层中的
(
1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阶段(
17
世纪以前)
(
2
)主要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17
19
世纪)
(
3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
(20
世纪至今)
.
现今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
,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
,
地球科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
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
1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
(17
世纪以前
)
有关地球科学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
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禹贡》
、
《山海经》
、
《管
子》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
770
221
年)的最早一批有关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的著作.
《禹贡》记载了公元前
21
世纪大禹治水时候所了解的全国各地的矿产情况和山川地形.
《山海经》记述了山岳、河流、湖泊、沼泽、气候与气象等之外
,
还记录岩石(矿石)及矿物
(
金属与非金属矿
物〉
72
种
,
矿产地
440
多处
,
此书把矿产划分为:金、玉、石、土四大类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分类.
《管子》对金属矿床与找矿知识有精辟论述
,
指出了利用矿物共生组合及
"
铁帽
"
等作为找矿标志的科学方法.该
书还曾对河流的横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确分析.
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于
132
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
候风地动仪
,138
年在洛阳用这台地震仪正确测
出了发生在
650km
外的陇西地震.
《水经注》是南北朝卓越的地学家郦道元在研究前人著作的基础上
,
结合自己的实际考察
,
于
512
518
年编写的
著名地学著作.书中涉及地域广泛
(
包括中国及部分邻区〉
,
记述内容包括河流、瀑布、湖泊、风沙、溶洞、火
山、地震、山崩、地滑、温泉、陨石、化石、矿物、岩石和矿产等多方面的地质、地理及水文等内容
,
至今仍有
参考价值.
宋朝沈括
(1031-1095
年〉
与《梦溪笔谈》
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包括陨石、地震、矿物、矿床、化石、河流、地下水、海陆变迁、地形测量和制图等方
面.
书中论述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推断华北平原是由河流自上游搬运泥沙到下游沉积而成的冲积平
原.
根据太行山东麓山崖间所见海生螺蚌化石
,
推断:
东距大海千里以外的该地在古代曾经是海滨.
他还根据化石
推测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
沈括对化石的正确认识比意大利人达
·
芬奇所提出的类似观点要早
400
年.
他分析地质问题时使用的古今类
比法比莱伊尔《地质学原理》所用的
“
将今论古
”
法要早
700
多年.
沈括首次使用
“
石油
”
这一科学术语,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徐宏祖
(1586-1641
)的《徐霞客游记》
,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岩溶、火山、温泉、水文、地貌及矿物等作了极
有价值的记述.
明代宋应星
(1587-1661)
的《天工开物》
,详细记载了非金属矿物的产地、形状及性质,并根据煤的硬度与挥发
性提出了世界上较早的煤分类法.特别是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我国采矿工程技术
,
对矿藏开采、井下支护、通风、
矿井充填、矿石洗选等都有细致描述.
国外古代地质知识的萌芽与积累主要集中于欧洲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
(
约公元前
571-497
年
)
、亚里士多德
(
公元前
384-342
年
)
、狄奥弗拉斯特
(
公元前
370
一
287
年
)
等曾对火山喷发、地震和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进行了观察和解释
,
并根据岩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