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羽扇纶巾指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9 03:17:52
羽扇纶巾指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彼怀古》中有一句“羽扇纶巾”,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不少人以为这是写的诸葛亮形象,其理由大致有两个.一是认为,此种装束只有诸葛亮才有,《三才图会·衣服一》:“诸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引裴启《语林》:“诸葛武侯……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另外,在影视剧和舞台上,诸葛亮的形象都是执羽扇,戴纶巾.二是认为,词的上阕有“一时多少豪杰”句,分明不是写了周瑜一个人.
但是同样有很多人不那么认为.
首先,“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人们的一种习惯装束,它既不是诸葛亮的首创,更不是诸葛亮的“专利”.魏晋时代,上层人物多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而“羽扇纶巾”的装束则能够显示出这样的“名士”派头;即使亲临战阵,也往往如此装束.如《晋书·顾荣传》:顾荣与陈敏作战,“麾以羽扇,其众溃散”;《谢万传》:谢万“著白纶巾,鹤裘”,以见简文帝;《羊祜传》:“祜在军尝轻裘缓带,身不披甲.”等等,均是这样的例证.所以,笔者以为词人依据当时的时尚而塑造出的“羽扇纶巾”的周瑜形象是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把“羽扇纶巾”作为诸葛亮的代名词,实在是囿于不明史实的结果.
退一步想,即使周瑜当时未曾有过这样的装束,词人想象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以形容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从容镇静、风流儒雅的风度,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周瑜是词人崇拜的偶像,心目中的英雄,以艺术手法再现周瑜的形象,即使与史实有些不符,也不足为奇.
其次,从内容看,本词着力歌颂的对象是周瑜,“一时多少豪杰”与“羽扇纶巾”指周瑜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从作品的思想内容看,上阕以赤壁之下的大江写起,由大江引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三国周郎赤壁”一句,便点出词人歌颂的对象:滚滚的万里长江,只写“故垒西边”;千古兴亡的历史,只写“三国”;三国英雄如云,只写“周郎”.这样,便使词人要着力歌颂的人物形象格外地鲜明突出.末句以“江山如画”收束写景,以“一时多少豪杰”开启下文对周瑜形象的描绘和议论.当然,这“多少豪杰”指很多的英雄豪杰,包括周瑜,也包括曹操、孙权和刘备等.但是,联系前文“周郎赤壁”,可以断定周瑜是众多“英雄豪杰”中最出色的一个.他犹如电影镜头中的大特写,作为一个典型的“风流人物”和“豪杰”而登上了历史大舞台.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一时多少豪杰”与“羽扇纶巾”是指周瑜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再看下阕,词人从不同方面刻画周瑜的形象: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英气勃发,雍容典雅;面对强敌,指挥若定.“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也是以年轻时就立下赫赫战功的周瑜与词人对比,来抒发词人年近半百而一事无成的感慨.可见,全词都是以周瑜作为抒情的出发点、集合点.试想,如果下阕中突然出现一个诸葛亮的形象,不仅冲淡了周瑜的形象,也破坏了整词所展示的完整的艺术画面.作为大词人,苏轼不至于这样拙劣地写词吧.
再次,联系词人的心境及写作背景看,本词全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一定是周瑜.苏轼原来是有着雄心壮志的封建知识分子,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长期处于现实与理想的尖锐冲突之中.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但他的理想和抱负并没有完全泯灭,赤壁之游唤起了他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苏轼写本词时已经47岁,可谓年近半百,对34岁便立下赫赫战功的周瑜自然十分推崇和敬慕.在其《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中有“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的诗句;在同一时期所写的《赤壁赋》中也有“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之语,其间,词人依然不能把名垂千古的周瑜忘怀.如此等等,说明本词中词人要歌颂的是周瑜一人,“羽扇纶巾”当然就是指周瑜了.
我也觉得是周瑜其实这都是学者们才讨论的东西,我认为词有韵律,好听,上口,有感觉,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