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建国大业》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9 10:04:02
写一篇 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本学生愚笨,请各老师多多指教。
解题思路: 结合电影的情节和人物,夹叙夹议,写出真实感受。
解题过程:
  《建国大业》观后感
  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就是数明星脸的过程,意犹未尽,高潮迭起。不得不说,对于一部标上“主旋律”标签的电影来说,明星战术真是让演员观众皆大欢喜的法宝,即使平时让人崩溃的开会情节,也因为群星璀璨而兴趣盎然,女代表宁静、章子怡为什么坚持推荐五星红旗并不重要,“摄影师”郭德纲站在远处使劲抖红绸抢镜才是观众看电影时的HIGH点。
虽然因为众多导演明星的卖力出演,《建国大业》惊鸿一瞥般塑造了冯玉祥、毛人凤、杜月笙等许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骂等形式试图拓展对我党革命领袖的人物塑造。但仅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和几个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观点是,《建国大业》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是蒋介石父子,张国立对蒋介石张弛有度的表演证明他不只是电视皇帝,而陈坤则完全可以说是《建国大业》里的一个惊喜,他以往角色挥之不去的阴柔转化成了空有热血、片中壮志难酬的压抑,父子两人在凉阶并肩而坐的镜头让人不胜唏嘘。
在人才济济的《建国大业》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有限几个人,陈坤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换一个思路,就人物塑造而言,蒋经国被塑造的可信度也是前无古人的。起初宣布由陈坤来演蒋经国,也是不让人信服的,形象差得太远。但是看过陈坤的表演之后,我宁愿相信,蒋经国就是陈坤这个“版本”的,就是陈坤的谈吐,陈坤的气质,陈坤的愤怒,和陈坤的无奈。我老觉得,蒋经国每次出场都是卷着台风来的。他心里有个台风的中心,看似宁静,其实蕴含的力量很惊人。一旦爆发,那个力度不可想象。对蒋经国而言,这个台风的中心就是他的理想主义。这是他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力不从心。我个人对蒋经国这个人物是抱以同情心和感慨心的,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英雄,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有热血,最终却非常悲情的人物。陈坤很有银幕魅力,一出场就很抓人。关于蒋经国的戏,最精彩的还是去上海“打老虎”的那几场。当时的背景是上海经济状况混乱,很多有财势的人大量囤积紧缺物资,想借此发一笔国难财。蒋经国奉父之命去上海整顿经济,去时是力挽狂澜、势在必得。首先查抄了杜月笙的仓库,所以冯小刚扮演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出场时,和蒋经国对峙的那场戏火药味很重。身为后辈的蒋经国虽然在杜月笙面前表现地较为深沉低调,但骨子里很硬很有气势,在杜月笙的逼视之下没有丝毫惧意。面对“ 老大”,内心里是要有力量的,看着银幕上精彩的一瞬,你已经分不出这是蒋经国的力量,还是陈坤的力量。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总理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其实任何戏剧,最后刻画的都是人,你触摸到这个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历朝历代的推进更替,人心始终是成败的关键。《建国大业》中,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关键的还是民心所向。《建国大业》最终有多少票房,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心。
最后,我想说《建国大业》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大片。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