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书里书外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8 23:56:50
以“书里书外”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800以上,谢谢
解题思路: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休闲娱乐,我们常常要阅读各种门类的书籍。在书里的世界徜徉,我们有所得;在书外的世界漫步,我们有所悟。
解题过程:
书里书外
指尖流走的,不只是书页,还有光阴;眼中留下的,不只是文字,还有历史;手中翻阅的,不只是书籍,还有人生。
书中的人生,似曾相识,写书的人把书外的人生写进了书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就是那个曾经迷失的自己;夏洛蒂的《简爱》升华了自己奋斗的一生;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表现内心痛苦的挣扎与回忆;巴金的《家·春·秋》正是他年青时代叛逆精神与守旧意识相互斗争的缩影……
一本精彩的书,正如人生百态。书里的一切,终究是书外事物的写照和缩影,它所折射出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思量。翻开《哈姆雷特》,折射出人世的矛盾和复杂;阅毕《红与黑》,体味到世事的多变与险恶;读过《边城》,感受人性的淳朴与善良;品完《美国的悲剧》,才知金钱的虚无与罪恶。
而一段戏剧的人生,也正如书中五味,书外的所有,其实都如书里曾经写过的故事,也许换了一种方式呈现,但其中的过程同样惊心动魄。无奈人生终非书本,书里书外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书籍可以来回翻阅,人生却只有向前,不可返回;书籍可以修改,人生却无法改变过去。看来书外的世界远比书里的要残酷得多,真实得多。
当我们顺着她---伍尔夫的指引《到灯塔去》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潜进黑暗的河流,给生命以最终的最纯粹的洗礼;当我们在《雪国》里永恒的忧伤着的时候,他——川端康成却消融成一泓纯洁而冰冷的水,浸润着坚硬的泥土,也浸润着我们对上苍的诘问;在我们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无法知道在那枕木的裂缝之间,疼痛的孤独怎样与死亡交心。他们在书里给了我们搏击大海的勇气和力量,却在书外的世界里用冰冷的子弹告别了世界,把自己推进了黑暗的深渊。
我们行走在生命的路上,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翻阅着自己的人生之书。这是一本不知长短的书,一本不明悲喜的书,一本不论深浅的书。你永远也无法猜透——书的结尾是什么,一切都将由自己来书写——直到生命终止的瞬间。
行走于人生的书里书外,走过春秋冬夏,走过风雨彩虹。我们把自己写进书里,但终有人会在书外评价我们的一生。
书里书外
我们自从认第一个字开始,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不然何苦去认字呢。逐渐长大,我们也或多或少地向书外学了些内容。读书里的重要,读书外的更重要。
在学习政治中哲学的唯物论时,我们知道了人获得认识只有一种方法——学习,其中的第一条途径就是读书了。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四五千年,处于底层的平民要想步入上流社会的方式一变再变。最初在战国时,是凭功受禄,到了汉朝,举孝廉,看个人品行,随后又出现了看门第的九品中正制。直到隋朝,科举制才显示出了其冰山一角,唐朝往后的时间里,科举制不断完善,沿用了数千年而未变。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等等无不显示出一条真理——唯有读书,方能出人头地。人人都把读书看得很重,千百万学子天天为了到金字塔的顶端,发起猛烈的冲击。读书考大学,已成为了使钱装满口袋的前提。
但是,仅仅读书吗?孟老夫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依据个人的理解,讲的就是书读的多了,就应当把书放一边,去读一读数外的内容。这些年,我们常常看到某某高材生以高分考入清华,但因内务问题,被劝退。成绩优秀是必需的,但除了书内的就不管书外的,是肯定不行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李时珍先生,尝遍百草,最终写成《本草纲目》流传于世,他自己也流芳百世。倘若李先生不去尝,只是去读书里的介绍,能写出详细的内容吗?这恐怕很难说吧。只有自己亲身体要过,才会更加相信得出的结论。徐先生不拘泥于书本,向书外探求更多的知识,这正好印证了周恩来总理房门前的一幅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明朝大儒王阳明,学识渊博,他曾对竹子格物致知,却“格”了九天仍无收获,把脑袋都弄疼了。可以想象,如果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去学书外的内容,可能吗?就连王阳明这样的大学者都不能悟出点什么,更何况几乎什么都不懂得普通人呢?
由此可得,读书本里的知识是很重要的,这是向书外学的基础。就像高楼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要想楼盖高,只能是开玩笑。在贯通书内的同时,向书外探求一些,对成功是有很大帮助的。
书里是基础,书外是提升,只有书里书外相结合,才等于成功的未来。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