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杨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9:46:48
刘伯温和杨宪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杨宪(?-1370),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人,字希武.明朝官吏,属浙东集团(刘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罢去旧吏,更用亲信,专决省事,族侍御使刘炳,劾左丞汪广洋,广洋因免官.杨宪后的外甥科考抄袭被朱元璋抓个现形,朱元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杨宪审理.最后杨宪被胡惟庸查出审理舞弊,后被朱元璋处决、抄家.
再问: 杨宪最后还是被胡惟庸整死了;
再答: 杨宪之死: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就在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他就犯了案子被朱元璋给杀了。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犯的什么事?没人知道。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再问: 胡惟庸也是被朱元璋给杀了
再答: 胡惟庸案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 胡惟庸(?~1380),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学士吴伯宗曾因弹劾他而险遭大祸;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奏其奸行时,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但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早在洪武九年,即对各省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十一年,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进一步削弱了中书省权力。 不久,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准以金帛偿其家之请。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商■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
杨宪(?-1370),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人,字希武.明朝官吏,属浙东集团(刘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罢去旧吏,更用亲信,专决省事,族侍御使刘炳,劾左丞汪广洋,广洋因免官.杨宪后的外甥科考抄袭被朱元璋抓个现形,朱元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杨宪审理.最后杨宪被胡惟庸查出审理舞弊,后被朱元璋处决、抄家.
再问: 杨宪最后还是被胡惟庸整死了;
再答: 杨宪之死: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就在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他就犯了案子被朱元璋给杀了。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犯的什么事?没人知道。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再问: 胡惟庸也是被朱元璋给杀了
再答: 胡惟庸案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 胡惟庸(?~1380),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学士吴伯宗曾因弹劾他而险遭大祸;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奏其奸行时,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但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早在洪武九年,即对各省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十一年,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进一步削弱了中书省权力。 不久,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准以金帛偿其家之请。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商■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