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如梦令的格律写一首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8 03:53:38
近体诗的格律有哪些具体要求

近体诗是指唐以来的近体,包括绝句,律诗.详细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绝句用韵的要求是第一句平韵可押可不押,三句不用韵,2,4句押平韵.声律要求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过2L少了一句

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的三美是哪三美

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必须具有新格律诗三个美.①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听觉要求.闻一多最重节奏,认为“节奏便是格律”.他要求每个诗句中音节的数量应

写中秋的格律诗,

《中秋感怀》此来石镇无多日,心荡如潮起落连.乱木久迷掩去路,小船欲渡惑江天.朝云意向何为雨?明月心思只管圆.东主如何常冷落,中秋月下我独缺.中秋短信(格律诗)转载颂月篇: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望团圆

采桑子的格律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别有添字格

词牌名的格律中“⊙”是什么意思?

○表示此处用字为“平”,一般为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一声二声)●表示此处用字为“仄”,一般为汉语中的上声、去声(三声四声)⊙表示此处用字可平可仄,不做限制.

格律诗的种类有哪些?

格律诗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它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

唐代格律诗产生发展的过程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

现代格律诗的定义是什么

按照现代的口语写得每行的顿数有规律,每顿所占时间大致相等,而且有规律的押韵.

现代诗中格律的有哪些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自由诗是近代

关于宋词格律的取舍问题

词循格律乃称词,音律为词之精神,即以定格于此,取舍问题自是了然.关于白话加入问题,词源于民俗,是一种雅俗并存的艺术形式.只要基于立意、倾其诉求、言于心境、铭于思想、重于内涵、工于画景,文白就显得无关重

关于格律诗的平起入韵

平起:指诗的第一句第二字(不是第一字)是平声字;仄起:指诗的第一句第二字(不是第一字)是仄声字;首句入韵:指第一句尾字押韵;首句不入韵:指第一句尾字不押韵.参考资料:www.bu5.net/hxsy/

新格律诗的定义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

古诗词的格律格式

9999字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诗读王力《诗词格律》词读龙榆生《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

如何确定英文诗歌的格律?

要了解它的格律,首先要明了“音步”和“韵律”这两个概念.1.音步(Foot):英诗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

格律诗的分类(初二语文)

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绝诗)和(律诗);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诗.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具体说明如下.五绝: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

偶题其一 朱熹 的格律

七言绝句偶题三首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①.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作品注释  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东观汉纪鲍永仁》:“

描写冬天的格律诗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请教诗词格律的平仄标注问题

美梦荡风云狼烟落日熏寒霜欺叶雨冷露葬花魂看看格式吧!

格律诗的详细介绍急用,越细越好!

http://www.cnpoet.com/changshi/gelu/http://www.cnpoet.com/changshi/qita/001.htm

写对联的格律怎么定的?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