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6:36:42
1、若将此溶液恒温蒸发掉30g水或溶解5g该物质,都可以使它变为20度时的饱和溶液,说明30g水溶解5g该物质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20度时的溶解度是5×100/30/100g水=16.7g/1
1.这相当于把10g的物质溶于20g的水中从溶解度的定义可以轻松算出:(10/20)*100=50克2.设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g100ml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1.1=110g所以有:39.6
可以看成10克水中溶解了5克某物质达到了饱和.因此100克水中需要溶解50克该物质才能达到饱和,因此20摄氏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
设100克不饱和溶液含X克该物质.X/90=(X+5)/105X=30克该物质溶解度:30/90*100=33.3克.
蒸发10克水或加入5克某物质均可达到饱和说明10g水最多能溶解5g该物质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5/10*100=50g
蒸发掉20克水的溶液是饱和的加入10克溶质的溶液也是饱和的可理解为,这10克溶质溶解在20克水中,使溶液饱和则,100克水溶解50克溶质溶解度为50克(溶解度好像是这么定义的吧……毕业了一个暑假,记不
设溶液中有溶质x克.x+5/100+5=x/100-10解出这个方程.x=30则溶解度是30+5=35克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不对有可能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和不变的可能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分数大?正确饱和溶液析出
*温度升高后,分子运动活跃,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单位面积内溶进分子间的异性分子数目增多,也就是单位体积的溶剂分子之间容纳的溶质粒子更多了.就变不饱和了*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最大的错误在于溶解度的计算,应该是:溶质除以溶剂再乘以100.这样,你仍然依照你的方法做X=5O分之750分之7再除以40减50分之7的差最后乘100答案选A(最后建议你做理科题目的时候中途不要约分,
你那种不行的,会很麻烦!记上面那种,蒸发掉后刚好饱和,加入溶质刚好饱和,加的溶质,加在蒸发掉的这些水中,就正好饱和.
1:第一份,蒸发20g水并析出晶体后还剩下的就是饱和溶液了,所以另一份可看成在前一份的基础上在蒸发10g水,得到饱和溶液中10g水可以溶解10g溶质,溶解度就是100g;2:同第一题解答方法,得溶解度
选C由于是平分成两等份,所以可以看做0.7克该物质可以使5克水达到饱和,s=100*0.7/5=14g
10/(90-30)=x/100x=16.67(g)或者(10+5)/90=x/100x=16.67(g)
设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x,不饱和溶液100g中溶质的质量为y.由题意可得y100g−10g=x100g+x解得y=90gx100g+x代入y+5g100g+5g=x100g+x解得:x=50g答
错,也能是强酸强碱盐,比如NaHSO4.NaHSO4=Na++H++SO42-
设溶解度为X原50克溶液中有该物质Y克则根据题意可以得到:X/100=(Y+0.7)/25X/100=Y/(25-5)解得到X=14所以溶解度为14
B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一份溶液分成三次蒸发,每次蒸发10克物质在一定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相同的那么第一次蒸发的溶液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而第一次蒸发后,所剩的溶液就一定是饱和的也就是说,第二次和第三次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所以S=|m2-m1|/|c-b|×100%b克水溶解m1克物质,不饱和,多出d克水c克水溶解m2克物质,不饱和,也多出d克水相减之后,就得到相应那一点饱和溶液的的
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溶解度升高,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的溶液.相反,如果溶解度降低,溶液中的溶质就会析出.再问:我可能没说清楚,我主要想问一下加盖密封的目的?可以帮我解释一下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