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与桃花源记中作者的理想有没有相通的地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5 08:06:54
大道之行也 的结构方式和中心观点

就是要走正道呀!再问:详细点

1.《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哪一句话与孟子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相同?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朋友选我吧跪求

《大道之行也》的全文与翻译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的区别

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追求的是像桃花园一般的没有苛刻的税收,官兵的欺压的安逸的社会,但他比较消极;而后者则是对着大同社会一种美好的构想,是相对积极的态度.

《大道之行也》大道的内涵

天下为公夜不闭户

大道之行也 中心观点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在表达上区别何在?

比较《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的异同《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两篇课文一同构想了理想社会,它们相同之中又有不同.1、写作意图是一致的.《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社会有什么相同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指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当时都不可能实现.其中《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与孟子主张的“王道”有没有区别?

没有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就是“王道”的开端或起点,无非是让是每一个人都在生养、死丧中无所遗憾而已.其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 ,宣扬了儒家的( ) 思想

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语文课上老师说的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的意思

最高的理想实现的时候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有何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1、写作意图是一致的.2、构想的社会制度、人们应有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3、都折射出当时黑暗社会的影子.不同之处:1、本质不同.(1)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是理论上理想的社会模式构想.(2)“

大道之行也中心观点是什么

第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的中心观点

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文章通过对比,现实社会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将是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结论鼓舞人心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表达思想相对应的句子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所表达的思想观念与《桃花源记》中作者的理想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陶渊明渴望被重用,但怀才不遇,终归隐山林.而孔子的大道之行确得到了实施.虽说二人情况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大道之行也》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大道之行也》表现作者的大同思想,也就是儒家的仁政,希望天下人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能.

与 大道之行也

24 大道之行也1.(1)职业、职守 (2)憎恶 (3)兴起 (4)这  2.B  3.(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3)外户而不闭.  4.鳏寡孤独 谋闭不兴  5.(1

大道之行也 皆有所养的所 意思

所”字结构是虚词的重要结构,其中有一个用法是“所+动词”构成名词结构,表示“……的地方”所以“……所养”是一个名词,指养育或抚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