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E为OA的一个动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4 08:45:13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交射线DC于点F,

E点不与B点重合时,那么折叠后重叠部分总是三角形,不会有四边形出现.因为AB'=AB,所以B'位于以A为圆心,以AB=6cm长为半径的圆弧上.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E点位于线段BC上时

如图1,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OB:OA=3:4,E为线段CB上的动点,过E做AB的垂线l交CD于点H,交AC于

(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角AOB=90°∵垂线l垂直于AB∴角AGH=90°在△ABO与△AHG中,角OAB=角GAH,角AOB=角AGH=90°∴△AFG∽△ABO设HG=h

已知点C为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且E、F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方法一:分类讨论.当C在线段AB上,AC+BC=AB,EC=AC/2,FC=BC/2,EF=EC+FC=AC/2+BC/2=(AC+BC)/2=AB/2;当C不在线段AB上,不妨设在AB延长线上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E为CD的中点,P为正方形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从A出发沿A⇒B⇒C⇒E运动,最终到

由题意可知:当动点P从A运动到B时,S△ABE=12×1×1=12,当动点P从B运动到C时,S△ACE=12×12×1=14,由于14<13<12,因此满足题意的点P的位置只有两种情况(2分)①当0<

如图,OB⊥OA,以OA为半径画弧,交OB于B,点P是半径OA上的动点、已知OA=4cm,设OP=x(cm)阴影部分的面

启发:(1)解,依题意:已知OA=4cm,OP=x(cm)SABP=1\4π4²=π4²-4OP\2Y=π4²-4X\2(2)当Y=0时X=8π当X=0时Y=16π所以坐

如图,矩形OABC中,OA=3,OB=4,D为边OB的中点,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则四边形CDEF的

按要求作出辅助图,我不画了.1、BC上取CG=EF=2,作D点关于OA的对称点D',2、连接D'G交OA于E,在OA上取EF=2,连接CF、DE、CD此时四边形CDEF的周长的最小.这个思路来源于课本

边长为4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OA边上的动点

1.A的坐标为(4,0)B点的坐标为(4,4)C点坐标为(0,4)过P作PM⊥X轴,交X轴于N,因为AP为正方形的外角平分线,所以角PAN=45度AN=PN设N点的坐标为(4+X,0)则P点的坐标为(

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2,2),点C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至O,A两点),过点C作CD⊥x

(1)∵A(2,2),∴∠AOB=45°,∴CD=OD=DE=EF=t,∴tan∠FOB=t2t=12.(3分)(2)∵CF∥OB,∴△ACF∽△AOB,∴22-2t22=tOB.∴OB=2t2-t,

正方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个动点.EF⊥AE交CD于点G,且EF=AE,连接CF/AG

第一问我就不证明了!(2)过F作F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AE=EF,∠BAE=∠FEC,∠B=∠H,故得△ABE≌△EFH所以BE=FH;EH=AB=BC,由BC=EH又得BE=CH=FH所以

24.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2,2),点 C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至O,A两点),

分析:(1)根据A点坐标,易求得tan∠AOB=1,则∠AOB=45°,△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CD=OD=DE,因此tan∠FOE=12.(2)过A作AM⊥x轴于M,则AM=OM=2,可用t分别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E为CD边的中点,P为正方形ABCD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C→E运动

当动点P在A---B间运动时,如图(1) ∵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 △APE的高是1 而AP=x ,△APE的面积为y ∴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E是CD中点,P为正方形ABCD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从A出发,沿A,B,C,E运动,若P经

根据已知条件先解出AED三边长,用勾股定理.然后再利用相似三角形边长比例相等的关系,分别用不同的边的比值相等.列三个三元一次方程.解出来AEP三种答案,再讨论成立否.求X.不清楚了在问我.按这个先算算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2,0),向量e=(0,1),点B为直线x=-1/2上的动点, 点C满足2C向量=OA

(1)设B点坐标为(-1/2,t),由“2OC向量=OA向量+OB向量”可知,C为AB中点,所以C(0,t/2),由“点M满足BM向量×e向量=0"设M(m,t)CM向量=(m,-t/2),而AB向量

如图所示,已知在△ABO中,点C是以A为中心的点B的对称点,点D将OB分成2:1的一个内分点,点DC和OA交于点E,设向

直接应用梅涅劳斯定理.又直线CED截△AOB有:OE/EA*AC/CB*BD/DO=1而AC/CB=1/2BD/DO=1/2所以OE/EA=4则λ=4/5

如图 点P在∠AOB内 点M,N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 MN交OA,OB于点E,F 若△PEF的周长为15 求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EP=EM,PF=FN,所以线段MN的长=△PEF的周长.根据题意,EP=EM,PF=FN,∴MN=ME+EF+FN=PE+EF+PF=△PEF的周长,∴MN=15cm.

已知E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点E从D点向B点运动(与B、D不重合),过点E的直线MN平行于D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是对角线,且MN∥AB,∴四边形ABNM和四边形MNCD都是矩形,△NEB和△M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F=∠ENF=90°,MN=BC=AB,EN=BN∴

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2,0),以线段OA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三角形△AOB,点P为线段 OA上的一个动点,

证明如下:(1)因为△AO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B=AB;因为△BP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P=BC;所以:角OBA=OBP+PBA=PBC=PBA+ABC=60度所以OBP=ABC所以△OBP与△AB

如图,已知∠AOB的大小为α,P是∠AOB内部的一个定点,且OP=2,点E、F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若△PEF周长的

答案是30°【若不知道怎么来的,等我一会,把图画好传上去】做点P关于OB的对称点P '做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连接P'P''交OA与E,交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12),以OA为直径的半圆D切直线AM于点A,点B是射线AM上的一个动点,

1证明:∵A.P均为半圆上的点∴DA=DP又AB=BPDB=DB得△ABD≌△PBD∠BAD=∠BPD=90∴BP⊥DPBP为圆D切线2连接DC可证得BD⊥CDBP:PD=PD:PCPD=r=6即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