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有限个集的闭包的并=其并的闭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27 10:47:29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3、C4、CAM植物的光合作用特点,并阐述其意义

1.C3循环(光合碳循环,卡尔文循环):在所有植物中进行.如: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多数植物为C3植物,只有该途径.Rubisco(1)羧化阶段:RuBP+CO22PGA(2)还原阶段(3)再生阶段2.

对于有限集合A.B.C,能不能找出这3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与交集,并集元素个数之间的关系?

card(A)+card(B)+card(C)=card(A并B并C)+card(A并B)+card(A并C)+card(B并C)-card(A交B交C)画图验证一下

怎样证明宇宙不是有限的?

人类所生存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由两个浩瀚无垠的双胞胎宇宙组成的.两个宇宙的差异在于各自原子负荷的不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物质和反物质世界.1、正宇宙里,原子其外壳由正电子组成,而这些正电

方程x3=负x+4有多少个实数解?并证明你的结论

令y=x^3+x-4y'=3x^2+1>0所以函数y=x^3+x-4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f(0)=-40所以函数y=x^3+x-4有且仅有1个零点,所以方程x3=负x+4有1个实数解

3个描写花的诗句 并说出其特点~

花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用多说,不着一字,净得风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物舒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哈哈哈再来几句,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

求高中交集和并集的性质的证明!

真心建议查看教材,没有也没关系,就像证明1+1=2也不是我们要做的

y=x+1/(x-1) 证明:该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并求出其对称中心

函数为y=x+1/(x-1);函数图形向下移动一个单位,得:y=x-1+1/(x-1);该图形再向左移动一个单位得:y=x+1/x;该函数为奇函数,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原点,所以所给函数也是中

判断并证明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1/(-x)^3=-1/x^3=-f(x),定义域为x不等于0,关于原点对称,所以是奇函数.2.定义域R,f(-x)=2(-x)^2-5=2x^2-5=f(x),是偶函数.

判断并证明下面函数的奇偶性

奇函数判断首先,其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其次用f(x)=-f(-x)是否成立判断f(x)=1/x^3f(-x)=-1/x^3-f(-x)=1/x^3=f(x)所以y=1/x^3是奇函数偶函数判断首先

an=(-1)^n-1 (e^n/3^n) 证明其收敛,并求出收敛级数的和

an可以看成-(-e/3)^n即看成公比为-e/3的几何级数.当然是收敛的和为=-(e/3)/(1+e/3)=-e/(3+e)再问:答案是e/(3+e)再答:那算错了,没有那个负号是和为=(e/3)/

判断并证明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是奇函数,(2)是偶函数如图无图请追问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回答”,祝学习进步!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评价】,然后就可以选择【满意,问题已经完美解决】了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证明

(3)f(x)的定义域为{x|x≠1}不关于原点对称∴非奇非偶(4)f(x)的定义域为(-根号2,0)∪(0,根号2)关于原点对称f(x)=根号(2-x^2)/(|x+2|-2)f(-x)=-根号(2

阅读下面的证明过程,并指出其错误

主要错误在于“过A作DE//BC,且使角1=角C”不能同时使“DE//BC”,“角1=角C”!修改如下:证明:过A作DE//BC(画图)因为DE//BC所以角2=角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角1=

求函数f(x)=x平方分之1的单调区间,并证明其单调性

f(x)=x平方分之1在负无穷到0的开区间上单调递减,在0到正无穷上单调递减证明可以用导数,也可以证明X1>X2>0时有f(X1)<f(X2)成立,同时由于f(x)是偶函数,因此,在0的左右两侧单调性

判断函数f(x)=x/(x的平方+1)的单调区间,并证明其单调性

把它看成1/(x+1/x),可以得到它的单调区间是:(-oo,-1),[-1,0),(0,1),[1,+oo),单调性分别是减少,增加,增加,减少.然而由于原来的函数在x=0处值为0,故中间两个区间可

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的逆命题并对其进行证明.

逆命题:两边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和AB上的中线,CE=BD,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过E作EM⊥BC于M,过D作DN⊥BC于N,∵BD

求问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是否影响其对称性?并给出证明.

矩阵只施行初等行变换当然会影响其对称性,如果要保持其对称性,还需同时施行列变换,具体见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叙述并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  An=A1+(n-1)d  An=Am+(n-m)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n(A1+An)]/2;Sn=nA1+[n(n-1)d]/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