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你还能找出像“打”一样神奇的汉字吗?(文章如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7/08 04:18:02
你还能找出像“打”一样神奇的汉字吗?(文章如下)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动作,可以同“打”字联起来.比方“打毛衣”,这不是跟毛衣过不去,非把它好好揍一顿不可;也不是打倒这毛衣.不是打烂它,打碎它,而是恰恰相反,要把毛线编织成毛衣.文绉绉的说话是:“编毛衣”.但人们宁可说“打毛衣”.“打草鞋”的“打”,同这点有类似,不是跟草鞋作对,而是用草“编成”鞋子.能不能依此类推?不能.人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除非你指的是编织毛线裤).可见“打”字有点“神奇”味了.
  “打酱油”,这里面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制酱油,而有“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二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打油诗”).光说它是“买”(液体)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打一桶水”)并不等于买水,或买一桶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可又无须去井边或河边,只要在自来水龙头那里装一盆水来就行了.
  买同打不是等义词.“打酱油”同“买酱油”的语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口语中表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打不能代替买,例如,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打字完全不能同买字一般使用么?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又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这就显得有点“神奇”了.
玩意儿也利用了“打”字.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打麻雀(牌)”,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用也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打足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毫无击破什么球之心,却是全心去玩球的.“打秋千”“打单杠”“打双杠”,这都是某种运动,打它一下,就是玩它一下.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一种健身器,但不能用“打”字,“打平衡木”,这就不知什么意思了.
中国确实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称誉,五千年的文化,足以用洋洋大观来形容.单单一个“吃”文化,就足以写出一部蔚然壮观的百科全书.多少年来,中国人的确吃出了水平,仅仅从菜上说,就有所谓“八大菜系”,因此现在世界上几乎形成了一个令许多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共识——吃在中国.正是因为如此,汉字中“吃”的意义就十分丰富,有关于“吃”的词语也非常繁多
从文字意义上看,这个“吃”的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吃饭”的“吃”,因为“吃”字从口,所以汉字中口字旁的字,多数与“说话”或“声音”有关,其余的有许多与“吃”分不开.叽、咀、咥、啖、品、吞、等字本就是“吃”的同义词;还有一些是与“吃”有关联的,如嚼、咬、啃、咽、噬等;另外还有一些与口字旁无关的字,如撮、尝、餐、食等字,也有吃的意思. 我国的地方方言很多,关于“吃”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几句方言诗,就形象描绘出“吃”的几种状态——川菜最好吃,肚皮要敞开.好吃就多“啖”,大家尽管“海”;吃不完就“塞”,再拿包包“揣”.
用“吃”组成的词语非常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的“吃”字打头的词语就有整整100个,如果再加上非“吃”字打头,而又与“吃”有关的词语,比如“张公吃酒李公颠、吃不了兜着走、敬酒不吃吃罚酒、恶狗忘不了吃屎、兔子不吃窝边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吃人不吐骨头”等等,那就完全可以编成一部专门的词典了.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它太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甚至于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剩下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人们把贪食或贪婪的人称为“饕餮之徒”.打牙祭,也有“吃”的意思,不过不是人们惯常认为的“将就着吃”,而是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大快朵颐,意思是“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畅快而豪放.狼吞虎咽,突出了人的馋相,显得十分粗放;细嚼慢咽,则要显得斯文许多.
在中国的“吃”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观念,那就是“吃喝不分家”.这不只是反映了中国人特定的思想文化、心理意识,而且从字面上解释了“吃”“喝”二字的密切关系.因此,多数时候,有“吃”时,就一定有“喝”,好多词语就反映了这种情况,如“大吃大喝”“胡吃海喝”“吃香喝辣”“酒肉朋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等;有时,“喝”干脆被“吃”替代了,比如“喝酒”又称为“吃酒”,“喝茶”可叫做“吃茶”;“吃醋”,本应该是“喝醋”才对.在这几个词语中,将“喝”改为“吃”,更显得多了几分随意与幽默.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吃的对象非常丰富,吃的范围非常广泛.面、米、肉、菜之类自不必说,都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现在甚至推而广之,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也被端上了饭桌,地上长的,树上爬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土里钻的,没有人不敢吃的.难怪有人这样形容中国人:没长腿的,除了绳子不吃,其余都吃;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吃,其余都吃.这样的吃来吃去,就吃出了许多问题,据说“非典”就是吃出来的.如今,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都被吃得严重失调.长此以往,贪吃的人类必将吞吃掉自己的生命.
也许人们觉得,只有把东西吃下去,并且消化掉,才能够更具表现力度,这就出现了一大批很有新意的词语.强行摊派的人“吃大户”,不思进取的人“吃老本”,爱发脾气的人“吃枪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吃一堑,长一智”;嫉妒的人“吃醋”,接吻的人“吃嘴”;倒霉的人“吃亏”,聪明的人“吃香”;教师“吃粉笔灰”,贪官“吃回扣”;勤奋的人“吃苦耐劳”,背叛的人“吃里爬外”;变成了罪犯,你就得“吃罪”“吃官司”,直至“吃枪子”……不仅如此, “秀色可餐”,连秀丽的风景或俏丽的姿容都可以“吃”,还有什么不可以“吃”吗?真的是使尽了“吃奶的劲”也无法一一列举.
“吃”字本身还被人们赋予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意义.势力强大的,消灭了势力弱小的,叫做“吃了”,比如“吃掉了对方的一个师”“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就这样被吃了”.在许多益智游戏中都有“吃”,比如牌类,比如棋类.一个“吃”字,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心理.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吃人”了.这里的“吃人”当然不是指人被动物吞食,而是指“人吃人”的现象,是指特定的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野蛮行径.封建文化专制制度的本质就是“吃人”二字.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到此为止,你是不是对“吃”的意义之深奥感觉到有点“吃不透”了,对“吃”的意义之丰富应该感到“吃惊”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