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雨.形容心情.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9 05:46:54
描写风.雨.形容心情.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风餐露宿
风驰电掣
风吹草动
风刀霜剑
风风火火
风和日丽
风花雪月
风卷残云
风口浪尖
风流云散
风马牛不相及
风平浪静
风起云涌
风清弊绝
风声鹤唳
风调雨顺
风言风语
风雨飘摇
风雨同舟
风中之烛
风烛残年
描写人害怕的心情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 战战兢兢
描写人喜悦的心情 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 心花怒放
描写人难过的心情 痛不欲生 潸然泪下 撕心裂肺
道听途说 呆若木鸡 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风驰电掣
风吹草动
风刀霜剑
风风火火
风和日丽
风花雪月
风卷残云
风口浪尖
风流云散
风马牛不相及
风平浪静
风起云涌
风清弊绝
风声鹤唳
风调雨顺
风言风语
风雨飘摇
风雨同舟
风中之烛
风烛残年
描写人害怕的心情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 战战兢兢
描写人喜悦的心情 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 心花怒放
描写人难过的心情 痛不欲生 潸然泪下 撕心裂肺
道听途说 呆若木鸡 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