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按时看日出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7:40:57
按时看日出的人
按时看日出的人(转贴)
  王开岭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不……不……”印证下文,“吝惜时间”)按时看日出……”
  “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击中”,说明内心突然受到震动)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必修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看日出已成习惯,不可缺少;一是暗示看日出必定会有收获)来面对……为什么?
  我竭力去想像、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揣摩、体味”,承“必修课”说明看日出的学问定然很深.)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法国濒海,“含咸味儿的风”指海风,环境描写能表现地方特点)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蛋壳般薄薄的静”,运用通感把安详宁静的早晨写得很形象)……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比喻形象贴切).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这一段大量运用排比,广文义,壮文势,深刻揭示日出对于人生的意义,有古代“赋”的笔法.)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冷漠”,实际上对日出的放弃就是对生命的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末句比喻中套着比喻,通俗浅显,发人深省.)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煮熟”,说明热气腾腾的生活已经开始很久了)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个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灰蒙蒙”、“粘粘糊糊”与前文的“纯净”、“清澈”形成对比)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没有……没有……没有”与第五段景物描写形成对比.)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沉沦在嘈杂俗世,自障耳目,麻木不仁,不再被鼓舞.)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这就是开设“必修课”的目的.)
  让我们呼唤真正(“真正”指新的、能召唤灵魂的)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真正”指面对日出时应有的刷新生命的意识)醒来.
  主旨把握
  本文从福楼拜按时看日出说起,正反对照,深入挖掘观看日出对于生命的刷新作用和对灵魂的巨大感召力,号召人们珍重日出,鼓励人们永葆生命活力.
  问题探究
  “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说看日出是一种机会而且这种机会还需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