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11:47:45
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具体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有等级,无平等.无论是在家族层面,还是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中国文化都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家族的等级性立足于血缘.而社会和国家的等级性是家族等级性的进一步推演.等级性的实质是不同等级的人具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权,尤其是具有不同的剩余分配权.一般而言,等级越高,其所具有的分配权就越大,其享受的待遇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平等,只能是同一等级内部的平等,并没有全社会的平等.所以,有等级就必然无平等.因为平等应当是一个整体范畴,而不是一个局部范畴. 二、有强势,无弱势.中国文化本质是为强势服务的.这也是文化等级性的一个必然结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都具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相互间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称的.对强者而言,是权利大于义务;对弱者而言,是义务大于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反过来是绝对不行的.有的同志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人本的特点,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民本与人本是本质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人本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范畴,而中国文化所体现的只是民本范畴.民本的目的为了强者,是最终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人本的最终目的是所有人.所以,民本只是一个局部范畴.当然,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精神是非常明显的,但这种现实主义导致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而非人本;因为这种以人为中心只是以少数人为中心,只是以强者为中心,而非以所有人为中心. 三、有传统,无创新.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顽固特点.由于缺乏创新,所以中国文化实质是一种静止的文化,或是一种循环的文化.虽然有局部的变革,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枝叶的修剪或是对整体的一种修饰.其修饰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本质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实质的变化.这里中国文化没有创新根本原因不在自身.任何文化本身都是极具创新力的.中国文化缺乏创新,根本原因是外在力量的压抑,尤其是强势利益集团的压抑.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对传统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所以,创新总会遭到原有利益集团的抵制和摧残.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均衡的社会结构造成的格局是:强势太强,弱势太弱.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创新除非对强势有利,否则,创新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四、有人治,无法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本质是人治社会.人治社会反映在文化上,必然是一种人治文化.反过来,人治文化又促生和巩固了人治社会.德治是人治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人治的有效性,道德自律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周公在总结商殷灭亡的教训时说:“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儒家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里修身是起点,中经齐家,终于治国、平天下.另外,统治者也是历来喜欢人治,而不喜欢法治的.因为人治为统治者提供了极大地掠夺空间,而法治则不能,因为法治对统治者也是一种约束.所以,专制制度与人治文化是相伴而生的.人治文化是专制制度的寄生物,专制制度是人治文化的进一步推演. 五、有礼节,无理性.中国文化在“礼”方面的表现是相当丰富的.中国人的一切社会活动,无不纳入“礼”的范畴.有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在中国古代,各朝都设有专门管理礼制的官职.在周代,礼制的管理属于宗伯,后世逐渐演变,就成了礼部.“礼”的实质是“利”.“礼”是形式和手段,“利”是内容和目的.在中国,“礼”体现的本质是不平等,是封建等级制度.“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成了统治阶级维护特权利益的提防.所以,中国的“礼”是一种不合“理”的“礼”.这种“礼”只会加剧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不断造成社会的动荡,其结果是既失去了“礼”,也失去了“理”.所以,“礼”必须建立在“理”的基础上;否则,只会产生局部均衡,不会产生整体均衡,只会产生短期效益,不会产生长期效益.所以,礼仪之邦不等同于理性之邦.从长远来看,理性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条件.一个国家要实现持久发展,不仅需要“礼”,更需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