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核舟记问题在说明核舟时说明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05:43:06
核舟记问题
在说明核舟时说明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核舟记 魏学洢教学目标:知识教学: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来说明的.掌握“罔、皿、贻、糁、髯、褶、楫、椎”等8个字.能力教学:初步学会按照要求辨识文言字词和摘录文言语句.德育教学:感受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教学重难点:在文言词汇句式教学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抓住特点展开说明的写作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微雕艺术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核舟记》就是介绍一件微雕作品的.2、文学常识:《虞初新志》,清涨潮所编,是一本小说集,共二十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文言短篇,并附评语,意在“表彰佚事,传布奇闻”.3、魏学洢,明末文人,著有《茅檐集》,他写的这篇《核舟记》被人推崇备至.二、检查预习,明确说明对象.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⑴、课文主要介绍了“核舟”的哪几个部分?对应的段落分别是哪几个?⑵、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主要抓住了“核舟”的哪些特点来展开的?⑶、课文写“核舟”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2、明确:主要介绍“核舟”中间部分、船头、舟尾及船背,在整个说明过程中始终抓住“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而巧展开说明.写“核舟”精巧奇特,为的是赞美雕刻家的精湛技巧.三、翻译全文,解释重点词语及语法现象.1、 通假字: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2、 词类活用:箬蓬,名词作状语,修饰“覆” 石青,名词作状语,修饰“糁” 四、分析内容,结合重点语句再次解释.1、开头点出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以“奇巧人”称之并说明“奇巧”所在,即能在“径寸之木”上雕出各种景物,且“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然后引出本文所要介绍的对象“核舟”以及“核舟”所雕刻的内容——“大苏泛赤壁”.(简要介绍“大苏泛赤壁”掌故) 2、第二到第五段分别从“核舟”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具体介绍.⑴先写中舱,重点放在“小窗”上,“启窗”“闭之”所见景物各不相同,足见精巧.⑵船头描写,重点描摹三个人的神情动作.位置:中:苏东坡 右:佛印 左:黄鲁直 动作姿态:苏黄详写,以“共阅一手卷”时手足摆放入手佛印略写,“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神态外貌:东坡“峨冠而多髯”,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鲁直略.这一段共七句话,第一句总起,然后分别描写苏、黄、佛印.从这些描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人作为文学大家所表现出来的豁达开朗的胸襟,也从中进一步体现出雕刻家的精湛技巧.⑶舟尾部分描写,舟子的不同神态进一步紧扣雕刻主题“泛赤壁”.⑷船背,交代“核舟”上的印鉴题名,从“细若蚊足,钩划了了”再一次体现王叔远的高超技艺.3、 文章结尾,以统计方式进行总结,呼应开头“径寸之木”的描写,从而直接赞美“技亦灵怪矣哉!” 五、总结全文 1、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首尾呼应.中间部分说明过程按空间结构展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就整个“核舟”而言,详写船头、船舱、船尾,略些船背;就详写的这一部分而言,也是详中有细,重点写苏黄三人,略写船舱船尾.这样写的目的主要还是紧扣“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2、作为一篇文言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展开说明.全文围绕“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高展开说明.3、语言生动简练,多处穿插描写性语句,如苏轼、佛印的外貌描写,对两个舟子的神态描写,对题名字的描写等等.通过这些描写使雕刻对象更加具体、形象,也进一步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灵怪矣哉”.六、熟读全文,根据板书引导背诵.七、板书三 核舟记魏学洢总起:概述雕刻家的精湛技艺,引出介绍对象——核舟分述:中舱船头:三人描写舟尾:舟子描写船背总结:赞美“技艺灵怪矣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