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中原大地 指现在的哪里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00:27:37
中原大地 指现在的哪里呢?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
地区名词.因为从相关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原一词在这一时间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后期已经是专指河南地区了.
我们先来看先秦古籍中非地域概念的“中原”词语.《诗经·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这里的“中原”是指“原中”,作者在这里描述原野之中野兽的数量之多.《诗经·小雅·小宛》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是描写民众在原野中采摘豆子.春秋时期,中原一词仍有原野之意,越王勾践在会稽之围解除后,向百姓谢罪时说:“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这里是说因战争使百姓死后尸骨暴露在原野.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后,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在与吴国作战时,面对吴军一日五次挑战,越王准备答应时,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这里的中原仍然有野外之意.战国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况在《荀子·王制》中有“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之语.这里虽然是教统治者如何治国,但观作者之意“中原”在这里显然是原野之意.
也就是在春秋时期,中原一词开始有中原地区的意思出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楚国,受到楚成王的厚待,当问及如何报答楚国时,重耳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这里的中原就有地区的含义在内.《国语·晋语三》记载,在是否纳晋君问题上,有人主张杀之,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雠.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这里的中原有中原诸侯国之意.公元482年,吴王夫差与晋、鲁、周在黄池盟会后,吴王取得了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吴王令“王孙苟告劳于周”,其中有一句话说“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于郢”.追述先人事迹中所提到的中原,指的就是今日的河南省.
大约到汉代,“中原”一词较多指河南地区.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这里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徐乐在上书汉武帝时曾经对“瓦解”作解释时提到中原,“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汉书.徐乐传》)这里是说吴楚诸王在中原被擒.
当然汉代及其以后,“中原”一词指原野者史书中也仍然存在,如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曾说:为了传土于子孙,名扬后世,“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武帝在进攻南越之前,淮南王刘安上书谏曰:“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晁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汉书.严助传》)新莽末年,王莽命令廉丹进攻山东的赤眉军,廉丹征求冯衍的意见时,冯衍要他静观时变,并劝说:“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后汉书.冯衍传》)在《后汉书.马融传》、《后汉书.皇甫规传》等卷中所提到的中原还保留着原始的意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里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到了晋朝特别是东晋时期,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开始为人们广泛接受.据不完全统计,《晋书》中就有55卷涉及“中原”一词,出现了92次,而以东晋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大多与晋朝君臣光复中原的志向有关,如“中原沦没”、“中原乱离”、“中原覆没”、“死亡漫于中原”、“中原丧乱”、“中原大乱”、“克复中原”、“中原向化”、“中原无所请命”等,这些词语既透露出东晋人的中原情结,也反映了东晋时期中原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单元.是后,偏居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等王朝都沿用了东晋以来关于中原的地理概念,其中自然包括着浓厚的中原情结.
上述论证表明从东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后来的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如宋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作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就蕴含了南宋人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结,可以与六朝人相比.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P84)可能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事实而得出的.《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公(袁可立子袁枢)闻国变,眦裂发怒,竭蹶中原,以需生聚,归节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