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要怎样从小培养小孩的独立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7 14:28:49
要怎样从小培养小孩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亲子双方同受益.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自我照顾、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具有独立性,就等于父母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须耐心、宽容.
从孩子刚会说话和行走开始,就应努力寻找机会锻炼孩子独立选择的能力以及独立生活、做事的能力,如让孩子挑选他喜欢玩的玩具,让孩子自己睡,起床后自己穿衣、叠小被等.
理解孩子的执拗,“不听话”常常是他们要独立做事、表现自己力量的信号.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显露出的独立性萌芽.只要孩子要干的事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就不强迫孩子听从父母,而给他独立、自由的机会.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急于帮忙,更不要被孩子大哭大闹的“激将法”所吓倒,而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克服困难.
一、 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幼儿期的孩子可朔性最强,最容易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是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在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见老师扫地,就去拿拖布;看见老师擦桌子,也拿抹布到处乱擦,明明还不会叠衣股,却偏偏要自己来等等,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表现.但由于孩子骨骼、肌肉等发育尚不完善,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这是孩子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否则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逐步培养独立性.
二、 在行动上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和实践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先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大班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裤,学习收发碗筷、学擦桌子等.同时孩子的事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决断.如:孩子玩具应放在什么地方?玩什么?与谁玩?怎样玩好?等等.另外还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助手,如:帮妈妈做简单的家务,自己收拾房间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只要孩子想做,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没关系.
三、 在方法上因势利导,正面鼓励.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法.孩子一开始都是当作“玩”来对待,教师、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当幼儿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不要批评指责,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你怎么那么笨,”“到一边去,别捣乱,”要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并愿意继续去做,促使孩子进一步做出努力.
四、 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的做几件事就意味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而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的独立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让孩子勇敢的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去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比如:打针以后可以对孩子说:“你真勇敢.”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且学会想办法积极克服挫折、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勇敢的面对各种困难.
六、 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土壤,家长则是幼儿的首任教师.在幼儿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幼儿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还孩子以生活本来面目,让孩子认识挫折,从而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师与父母必须把教育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从“做中学”.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挫折教育也应该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它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中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要长.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随处可见,关键在于要有效把握,使幼儿在循序渐进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发展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