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5 22:46:37
青春期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尽管他们完全不能够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并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6、他们在各方面仍然还很不完善、不成熟.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需求
1、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2、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3、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小爱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小爱的父母问小爱,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4、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 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那么如何能更好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与孩子搞好关系.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出生于内蒙一个普通家庭,兄妹六人五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董进宇在总结自家兄妹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又大量调查了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就一定出问题.”河南2003年轰动全国的两大案件:平舆县的黄勇杀死17个男孩,漯河的杨新海因失恋四年杀死67人,这两个人都是亲子关系紧张,没有家庭温暖,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的.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都和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做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通常孩子认为他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事例:有一个孩子,回来对他的妈妈说不去上学了,老师如何如何的坏,----)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当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第五、与孩子角色互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顺利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第六、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让孩子在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我刚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很投入的,一是由于自己喜欢,再就是觉的学这东西很实用,因此就整天趴在电脑上学呀,看呀,晚上睡的很晚,白天还要上班,做家务,人累的.)
除了与孩子搞好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
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
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疾风暴雨期.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尽管他们完全不能够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并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6、他们在各方面仍然还很不完善、不成熟.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需求
1、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2、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3、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小爱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小爱的父母问小爱,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4、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 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那么如何能更好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与孩子搞好关系.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出生于内蒙一个普通家庭,兄妹六人五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董进宇在总结自家兄妹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又大量调查了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就一定出问题.”河南2003年轰动全国的两大案件:平舆县的黄勇杀死17个男孩,漯河的杨新海因失恋四年杀死67人,这两个人都是亲子关系紧张,没有家庭温暖,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的.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都和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做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通常孩子认为他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事例:有一个孩子,回来对他的妈妈说不去上学了,老师如何如何的坏,----)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当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第五、与孩子角色互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顺利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第六、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让孩子在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我刚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很投入的,一是由于自己喜欢,再就是觉的学这东西很实用,因此就整天趴在电脑上学呀,看呀,晚上睡的很晚,白天还要上班,做家务,人累的.)
除了与孩子搞好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
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
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疾风暴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