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简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06 08:09:24
简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几个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产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等四个阶段: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将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促进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专业化生产产生.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政策.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掠夺,开矿山、建立种植园,为西方国家提供各种矿产品和农作物原料.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但这一时期国际分工是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只能走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形式.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60年代完成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大机器生产条件使生产能力和规模急剧扩大,需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来源,从而推动社会分工向国际分工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英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地位.宗主国成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殖民地成为农业国,成为宗主国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和仪器、原料的来源地.国际分工格局正式形成.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发生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分工的特征表现:
一方面,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垂直型”分工(所谓垂直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分工的中心由英国变为一组国家,工业生产集中在世界人口少数的欧洲、北美和日本,粮食和原料的生产集中在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
另一方面,在工业国之间形成了“水平型”的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各种类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加强.
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特点:(1)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发展为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属于主导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削弱.
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有所发展.国际分工由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
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变化.殖民统治力量削弱,跨国公司的作用加强,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的国际分工.区域性经贸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关系加强.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和经济所有制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