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题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22:50:48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题思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到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译文】
  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
  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
  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简析】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更加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面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时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大约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的总体风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的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竹林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侣的寮房.这里花木抉疏绿草如茵,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间的反映;“潭影”则是山光和天色在水里的反映.这样写不仅从结构上与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应,而且使“初日”贯穿始终,更加突现这轮初日,让人觉得这里的阳光有特殊的魅力.读者终于领悟到,诗人写“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轮“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这里的山光、潭影获得了“悦鸟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阳光等等变得清洁、宁静、安详、和平,从而构成破山寺这一块净土.诗的尾联点破了这种对佛教法力的礼赞.诗人说,此时此刻,外界的一切声响似乎都沉寂了,远逝了,只有悠长的钟声和清脆的磬声在回荡,在远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赞许觉悟.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写游览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胜.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意味浓厚,历来广为传诵.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