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肯将衰朽惜残年⑸!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9 09:51:09
肯将衰朽惜残年⑸!
这是个问句,反问或自问
肯,怎肯,怎能;将:因;衰朽,指身体老迈,惜,顾惜.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多岁.
全句可解释为:怎么能因为老迈而顾惜自己的身体.
结合上一句,欲为圣明除弊事,意思是还要继续为皇上尽忠,鞠躬尽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③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职.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壮阔.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①左迁:降职.蓝关:在蓝田县南.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 (823)进士,任大理丞. ②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元和十四年 (819)正月,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藏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派宦官迎入宫廷供奉,韩愈上《论佛骨表》谏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州治潮阳(今属广州)距长安八千里. ③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鉴赏】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 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以文为诗”而诗情浓郁,开宋诗法门,影响深远.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
【注释 】
1.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左迁:贬官.古人以右贵左贱,故称贬官为左迁.蓝关:距长安不远.《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后四年,即长庆三年(823),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
2.一封两句: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参两《唐书》本传).此诗即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潮州一作潮阳.旧说潮州距长安八千里.
3.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4.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5.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6.瘴江:此泛指南方多瘴气之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蹇叔哭师语:"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他坚持说自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可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后四句悲歌当哭,沉痛凄楚,却又慷慨沉雄,不卑不弱,境界宏阔,大气磅礴.此为韩诗七律之佳作,清何焯以"沉郁顿挫"评之,显然是以杜诗相比并.《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语极凄切,却不衰飒".《唐宋诗举要》引吴曰:"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诗境浅说》:"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
5 左迁:降职.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这首诗是赴潮州途中所作.
6 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7 侄孙湘: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8 朝:早晨.
9 九重天:借指皇帝.
10 潮阳:今广东省潮安县.
11 路八千:形容潮阳离京城非常遥远.
12 圣明:指圣明天子或圣明的时代.
13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14 肯:岂肯.
15 将:因.
16 衰朽:衰弱多病.
17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多岁.
18 秦岭:即终南山,山脉连绵,横亘陕西省南部.
19 瘴江边:充满瘴气(西南地区山林里一种能使人生病的毒气)的韩江边上,指贬所潮阳.
【鉴赏一】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
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
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
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
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
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
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
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
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 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
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
“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
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
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
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
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
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
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
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
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
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
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
“以文为诗”而诗情浓郁,开宋诗法门,影响深远.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
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
【鉴赏二】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 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 .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编辑本段]翻译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